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草桥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苏州新草桥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总分 60 分)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说明当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当时实行的分封制当时的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当时实行的宗法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周时期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制度,故项正确。 材料中“天
2、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说明当时周王室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是分封制的体现,故项正确。 宗法制下等级制度森严,社会地位不平等,故项错误。 从材料中“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可以看出当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是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排除 ACD,选 B。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 2 -D. 郡县制【答案】B【解析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寻根祭祖”体现的是血缘宗法传统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所以答案选 B,A 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制度与血缘无关,CD 两项是中国古代的地方管理制度。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战国前, “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郡县制的实行D. 井田制的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 “百姓”原为贵族总称,战国之后成为普通民众的通称。由贵族专有到民众通称,表明贵族地位的下降,由此可以判断此现象涉及的是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
4、的衰落,故本题选 B;分封制强调权力的分配,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A;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百姓称谓使用范围的变化,与井田制无关,排除D。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 2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理解能力。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 3 -治
5、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5.根据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B. 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 皇权至高无上D. 统治结构职责分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反映了皇帝处于最高位置,这说明皇权至高无上,故 C 项正确;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不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故 A 项错误;秦律是皇帝巩固统治的根据,故 B 项错误;统治结构职责分明,也不是核心,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
6、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核心” ,学生可联系皇帝制度的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据此即可正确判断。6.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郡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可知该官职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御史大夫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故答案为 C 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 A 项;太尉负责- 4 -管理全国军务,排除 B 项;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排除 D 项。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
7、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品行、才学B. 家庭背景C. 个人声望D. 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可以看出察举制的主要标准是品德和才学,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CD 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8.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考试
8、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A. 汉朝B. 隋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旨在考查古代的科举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说明是科举制考查范围,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故 B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科举制度9.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5 -保证官员文化素
9、养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 B. C. D. 【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无法连成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可判断正确,从“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可判断正确,从“对任何人开放”可判断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D 项正确。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
10、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 B;根据以上分析,ACD 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1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 宋代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6 -C. 宋代谏官对宰相和皇帝负责D. 唐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答案】B【解析】“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可知材料
11、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可见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故排除 A;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为皇帝服务,故 B 的说法符合史实;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应是向皇帝负责,故 C 错误;唐代以谏官制约君主的权力,故 D 错误。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需要仔细推敲材料表达的唐宋两朝的谏官与皇帝、丞相之间的关系,才可
12、以准确作答。12.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下地方权力必须服从中央,故 A 错误;江浙行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便处理,即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省长官均由朝廷任命,故 C 错误
13、;江浙行省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自作主张,权力依然受中央节制,故 D 项错误。1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7 -A. 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 防止地方割据C. 推行贵族政治D.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可知,元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
14、、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此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是主要意图,排除;C 项与行省制无关,排除;D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始终保证皇权至上,明朝内阁权力高于皇权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非决策机构,决策
15、权最终归皇帝所有,内阁只为其提供建议,故 B 项错误。明朝皇权继续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仅设立内阁作为顾问机构,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题中说明内阁可拒绝草拟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修改其认为意见正确的票拟,体现出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15.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8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
16、制强化的产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央集权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明代内阁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皇权的执行而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错误;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明朝内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符合,故排除 ABD,选 C。1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强化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D. 思想控制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
17、】题干中的“封建”是指古代中国的分封制,据此可知封建阶段指的是西周时期,当时我国的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故选 C;ABD 均是题干中所提到的帝制阶段特征,故排除。17.“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D. 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答案】B【解析】- 9 -试题分析: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国王批准首相之前,要经过党内选举和议会选举两道程序,但都与议会任命无
18、关,故 A 项错误;依据所学,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故 B 项正确;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故 C 项错误;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担任首相的前提是其所在的党通过选举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与议会提议无关,故 D 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常考的地方如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1689 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出现,君主立宪制
19、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成熟。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18.该图的卡通画在美国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为改变漫画所反映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共和制B. 实行联邦制C. 推行两党制D. 确立三权分立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和题干中“独立战争胜利后”的关键信息可知,美国为了改变图示中的局面,颁布了 1787 年宪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答案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5 年宪
20、法19.2016 年 9 月 28 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先后以“97 对1” 和“348 对77” 压倒性的投票结果推翻了总统奥巴马此前做出的否决,强行通过允许“911”恐怖袭击事件幸存者和- 10 -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A. 总统没有实权B.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C. 出现权力混乱现象D. 国会立法权独断专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参众两院先后以 971 和 34877 压倒性的投票结果推翻了总统奥巴马此前做出的否决” ,说明之前美国总统行使了对法律的否决权,制约国会,而国会以 2/3 通过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故答
21、案为 B 项。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总统独掌行政大权,故 A 项错误;美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既合作又相互制约,故 C 项错误;国会独立行使立法权,受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故 D 项错误。20.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 军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与相互制衡C. 总统权力至上 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既强调了国会有招募和建立军队的权力,但没有指挥军队权力;又强调了总统有指挥军队的权力,但没有征召军队的权力。
22、他们各有自己的权利,但又彼此制约,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选 B。题干并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地位问题,排除 A。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总统权力至上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合,同时,国会也受到其他两个部门的制约,也不存在权力中心的说法,故排除 C、D。【考点定位】美国共和制的特点21.在 1787 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 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B.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C. 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11 -D. 总统可以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新草桥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