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北京市西城区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本卷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 “天下一家”的观念已经出现。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使人们有了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交流。这个“网络系统”包括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 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可以推知本题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应该包括了网络地方和
2、网络部族两个方面。禅让制早在夏朝时候就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且与材料主旨直接联系,故错误排除 A 选项;分封制度是西周用来联系地方的制度而宗法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用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制度,符合材料主旨,故正确,B 选项正确;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慢慢形成的地方管理制度,逐渐被封建王朝所使用,并未被周朝统治者推崇,故错误,因此 C 选项和 D 选项含有,故分别错误。2.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 “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2D.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是商鞅变法
3、的内容,根据材料的问题设问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方面对于旧贵族的打击。A 选项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文化和法律方面与设问方向不符合,故错误;B 选项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政治举措郡县制的推广,不符合材料设问方向,故错误;C 选项涉及内容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和推行新赋税制度,是经济的举措,同时承认新兴地主的利益打击传统贵族的利益,符合题意故正确;D 选项的内容虽然也和经济有关,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打击贵族,故 D 选项错误。3.有学者写道:“ 并一海内,废封建为郡县,书同文,车同轨,把法度衡石丈尺都划一,又治天下驰道。 ” 处应填A. 周武王B. 秦始皇C. 汉高祖D. 唐太宗【答案】B【解析】【详解
4、】周武王并未推行过郡县制,也为统一文字等,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之后逐步形成的,故 A 选项错误;大一统、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都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结束了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国家,以上的举措分别是其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的举措,故 B 选项正确;汉高祖刘邦重新统一天下后并没有“废封建为郡县” ,反而推行郡国并行制度,为此 C 选项错误;D 选项唐太宗李世民并未废分封制故不符合题意,排除。4.下栏按时间先后呈现了某博物馆展览其地方历史的部分标题。据此判断该馆位于A. 陕西省西安市B. 河南省开封市3C. 四川省成都市D. 江苏省南京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
5、材料信息“东方帝国” “大汉” ”冲突融合” “盛唐气象” “告别帝都” ,根据信息推断,这个地方在唐朝及其之前主要是中国的都城,对于秦朝、汉朝和唐朝关系密切,根据史实西安最为符合,秦朝都城的咸阳毗邻西安汉朝和唐朝的都城就是西安,并且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主要是少数民主政权,民族融合明显,故 A 选项最符合题意正确;B 选项河南开封是唐以后宋朝才成为都城,不符合材料中唐以后“告别帝都”的信息,故错误;C 选项成都在唐朝之前并未成为帝都,故排除;D 选项,江苏省南京在唐朝并不是帝都,故排除。5.485 年,北魏统治者颁布诏令规定:凡 15 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 40亩,女子 20 亩
6、。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农民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此制度的实施A. 以政府控制全国所有土地为前提B. 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C. 使吏治逐渐好转,社会矛盾缓和D. 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均田制,国家对于国家控制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限制买卖,有利于控制土地兼并。A 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均田制实行的情况下中国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态: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和国家控制的土地,为此 A表述不准确错误;均田制度主要是一种经济政策北魏的三长制度才是一种地方管理制度,为此 B 选项错误;C 选项北魏主要通过整顿吏治、推行薪俸等手段来加强吏
7、治管理,均田制主要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改善民生,故不符合错误;D 选项均田制推行以后,很多无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故正确。6.晚唐农学家陆龟蒙所著耒耜经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农具的经典著作,其中关于曲辕犁的记述非常详细。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A. 改进犁的构造,更加方便灵活4B. 开始使用耕牛作为动力C. 采用铁制犁壁,提高破土效率D. 开沟播种覆盖一次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曲辕犁增设了犁评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调节深度,为此更加的灵活,符合题意故A 选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就已经出现,故 B 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C 选项汉朝的时候就已
8、经出现了犁壁,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故错误;曲辕犁是耕地工具耧车才是开沟播种的工具,为此 D 选项错误。7.“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意为最)于近世,而闽、浙、蜀之锓梓(刻书板)遍天下。 ”北宋官府将大量书籍印板集聚于国子监等机构,印制文苑英华 齐民要术等书籍,颁赐各地,仅收少量成本费。此材料反映出北宋时期A. 活字印刷术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术B. 民营印刷业逐渐超过官营印刷业C. 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D. 政府刊印的书籍主要在市场流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材料中的印刷术主要指的是雕版印刷术而不是活字印刷书,故 A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宋官府的印制行为并未涉及
9、与民营的比较,故 B 选项错误;C 选项通过材料我们可以推知北宋大量印刷书籍颁赐各地,现象反映的实质就是科技推动文化的发展,故 C 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只收少量的成本费又是政府行为,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商业行为,故 D 选项错误。8.明朝有人评价宋朝社会变化对后世的影响:“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下列观点属于明朝“儒者之所守”的是A.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B.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C.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D.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答案】B5【解析】【
10、详解】A 材料主要体现出来“天人感应”的观念,是汉董仲舒的主要主张,不符合题意;B 材料的主要信息是心是万物的本原,符合心学,符合明朝王阳明的主张,而心学产生于宋朝符合题意故正确;C 选项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万世不变的标准是李贽的思想,李贽虽未明朝人但是其思想标新立异号称“异端”并非与宋朝儒学相似,反而是批判宋代的理学,故错误;D 选项体现天下是人民的天下,这种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与宋代理学思想相悖,故错误。9.下图为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中书省的职权对应准确的是A. “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涂改之意)而奏换。 ”B. “总政务、统率百司、领省事,参决军国重事。 ”C. “特侍左右
11、,备顾问而已。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示意图我们可以推断这是元朝时期的中央机构,此时中书省的权力较大行使宰相的权力。A 选项的主旨是封驳制度例如:唐朝门下省的职能,而元朝的中书省总揽行政大权双方职能对应不准确;B 选项符合元朝中书省总揽宰相大权的特征,故正确;C 选项的职责描述为顾问职能,主要是明朝内阁的职能,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是决策或行政机构,故错误;D 选项根据时间和职责推断是军机处,虽然处理军国大事但是不具备决策权,不能统揽六部故不符合题意错误。10.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
12、治之,而刑措(意为置刑法而不用)矣。 ”据此推断他A. 摒弃君主制度B. 宣扬君权神授C. 主张民贵君轻D. 提倡君臣共治6【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材料信息可以获知,顾炎武主张用“众治”取代“独治” ,主张简刑法。根据所学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早期民主启蒙但是不免时代的局限性,为此他并未直接否定君权而是反对君主专制,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材料中无直接体现君权和神权相结合,故错误;C选项,是儒家的民本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早期的民主思想,一个是对于人民的重视一个是对于君主的限制,不符合故错误;D 选项反映了“众治”的信息,是顾炎武政治主张的一个重要体现,故正确。11.清初,有汉族官员反对盲目照搬
13、明朝制度的做法,指出:“大明会典虽是好书,我国今日全照搬他行不得。 ”下列属于清朝前期采取的新举措是A. 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B. 设置内阁,辅佐皇帝C. 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D. 尊崇儒学,八股取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我们推出材料的主旨就是汉族官员在清初反对照搬明朝制度,反推就是主张政治制度的创新。A 选项通判制度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而非清初创新新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错误;B 选项内阁制度,明朝设置清朝沿用并非创新,故错误;C 选项的南书房和军机处是清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创新之举,符合题意故正确;D 选项的尊崇儒学既非政治制度且汉朝便已经开始,八股取士明成化年间就已
14、经开始,都不符合题意故错误。12.下图为康熙年间设置的升平署,它是承应宫中奏乐和演戏的管理机构,1911 年被裁撤。其留下的上万册剧本反映了清代民间和宫廷戏曲舞台上陆续演过的剧目。可见,升平署A. 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求而设置B. 因清朝皇帝的退位而被迫裁撤7C. 见证了京剧的繁荣并走向世界D. 保留的剧本有利于文化的传承【答案】D【解析】【详解】A 选项,根据“它是承应宫中奏乐和演戏的管理机构”而非民间奏乐场所,因此不面向市民阶层故错误;B 选项清帝退位的时间是 1912 年 2 月,材料时间是 1911 年,时间不符合,故错误;C 选项,并未看出来走向世界的信息,且京剧是在民国期间逐渐走向世
15、界,故错误;D 选项,根据材料保留了大量的剧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故正确。13.乾隆御制诗写道:“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其所示现象被改变是在A. 19 世纪 40 年代B. 19 世纪 60 年代C. 19 世纪 90 年代D. 20 世纪初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乾隆的诗句可以推断他所说的现象具体指向为闭关锁国,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鸦片战争之后国门被迫打开,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终止,鸦片战争 1842 年结束为 19世纪 40 年代,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C 选项和 D 选项时期,中国的国门早已经打开故不符合史学知识,错误。14.“非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
16、己任,何其编录之周详,议论之激切如是哉?其书罗列荒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文中的“奇书”是A. 农政全书B. 海国图志8C. 天朝田亩制度D. 孔子改制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此书以安定国家为己任,对“荒远之国”描述详尽。 农政全书 ,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虽有对于西方水利科技的介绍但是不是以安邦为目标也并没有对国外形势进行详尽介绍,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海国图志的目的就是“制夷” ,且基于四洲志为此对于地方地理形势有着较为详尽的描述,符合题意故正确;C 选项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是学习西方改革内政,并未对西方地理形势有详尽描述,故错误;D 选项, 孔子改制考是托古改制,不符合对于
17、西方地理详实记载,故错误。15.据学者统计,18671911 年间,中国生丝出口贸易总值占全国的 29.45%,丝织品占6.04%。19 世纪 50 年代,上海英国航线即以生丝为大宗运输货物之一。70 年代,上海法国、意大利航线生丝运输量进一步增长,岭南一带出产的生丝可在广州直接装船出口北美及欧洲大陆。此现象反映出中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原料产地上海和广州是当时出口贸易的重要港口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中国资本主义企业迎来“短暂的春天”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根据材料推知此时中国的生丝对外出口不断增加,
18、但是丝织品却很少,由此可知我们出口的主要是生丝原料或半成品,故正确;根据材料上海是对英国、法国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广州是出口北美及欧洲的主要港口,故正确;根据对外贸易不断增加,且范围扩大,推出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之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短暂的春天”是在 1912 年以后逐渐出现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不正确。综上所述,均符合题意,故 A 选项正确,9B、C、D 选项中均含有,而不符合题意故三个选项均错误。16.19 世纪末有人提出:“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据此判断其A. 拒绝学习西方
19、,顽固守旧B. 支持效仿西方,变法图强C.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 提倡西学为主,中学为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体西用,即坚持封建制度和纲常根基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A 选项根据材料“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可以推知主张学习西学,故与题意不符错误;B 选项根据“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可以推知不主张变革制度,故选项中的“变法图强”与题意不符,故错误;C 选项符合材料中不改变中学之根本的情况下学习西学,故正确;D 选项根据材料分析,是以中学为本西学为辅,故不符合题意,错误。17.1904 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制
20、,将资本银分为 4 万股,由户部认购 2 万股,其余 2 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 ,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 新政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B. 中国金融机构逐渐向近代转型C. 中国民族企业首次采用股份制D. 西方列强垄断户部银行管理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末新政,A 选项表述不准确,材料只是涉及新政中的部分知识,但是据史实新政涉及到官制、法律等政治内容,故错误;B 选项,根据材料银行设置可以募股经营,股份公司是近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之一,故正确;C 选项,根据“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可以推知这不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企业,同时首次使用
21、股份制表述太多绝对,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故错误;D 选项,根据“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和“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可以推知是由清政府主持的,而无法得出列强主导,10故错误。18.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 “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 ”此观点意在A. 明确“孝” “忠”的逻辑关系B. 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C. 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D. 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A 选项,材料中虽然涉及到了“孝”和”忠”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材料中的主
22、要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及儒学革命传播新思想,故错误;B 选项,虽然材料涉及儒学革命,但是对于革命的手段并未提及暴力,依据史实则很有可能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错误;C 选项,材料中无推翻清政府的信息,主要是对于儒学的抨击,故错误;D 选项符合题干主旨改变儒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推崇新思想,故正确。19.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 开创了启蒙与救亡相结合的现代爱国主义; 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新高峰。文中和应分别填写A.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B. 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五四运动D. 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
23、】A 选项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并未开创“启蒙”的爱国主义,故错误;B选项的洋务运动主要坚持“中体西用”的主张而没有形成近代的爱国主义,同时义和团运动是非理性的爱国主义并非现代爱国主义,故错误;依据所学 C 选项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二者符合题意,故正确;D 选项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并未开创“启蒙”的爱国主义,故错误。1120.民国时期农历与公历并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节俗风俗的变化,如定农历 8 月 27 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定公历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日
24、为国庆节等。这体现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点是A. 固守传统B. 融合性C. 全盘西化D. 不平衡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演变,根据材料“农历与公历并行”既有根据农历的传统节日,又有新式的国庆节,所以不能体现“固守传统” ,故 A 选项错误;根据既有依据农历的教师节又有依据公历的国庆节,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故 B 选项正确;根据推行农历和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体现出仍保留传统,故全盘西化的 C 选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并行”对于中西文化并没有偏重,故 D 选项错误。21.“革命要有立足点,地是根来枪是胆。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且等烈火冲天起,一轮红日出东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