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北京市海淀区 2019 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u 64第 I 卷(选择题,共 42 分)本部分共 14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上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与类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B C D人面鱼纹陶盆“马踏飞燕”铜奔马 宇航员的航天服 光导纤维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陶瓷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作用材料与
2、类型存在对应关系,故A 不符合题意;B、铜奔马主要材料是铜,铜单质属于金属材料,存在对应关系,故 B 不符合题意;C、宇航员的航天服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存在对应关系,故 C 不符合题意;D、光导纤维成分是 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复合材料,不存在对应关系,故 D符合题意。2.家用暖气片大多用低碳钢材料制成,一旦生锈不仅影响美观,也会造成安全隐患。下列防止生锈的方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 在暖气片表面镀锡 B. 在暖气片表面涂漆2C. 在暖气片表面涂铝粉 D. 非供暖期在暖气内充满弱碱性的无氧水【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铁比锡活泼,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铁作负
3、极,加速铁的腐蚀,存在安全隐患,故 A 符合题意;B、表面涂漆,避免铁与空气接触,可以防止铁生锈,不存在安全隐患,故 B 不符合题意;C、铝比铁活泼,保护铁不生锈,对铁起保护作用,不存在安全隐患,故 C 不符合题意;D、充满弱碱性的无氧水,避免构成原电池,保护铁不生锈,不存在安全隐患,故 D 不符合题意。3.常温下,将 2 种一元酸 HX 和 HY 分别和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组别 混合前 混合后甲c(HX)=0.1 molL-1c(NaOH) = 0.1molL-1 pH = 9乙c(HY)=0.1 molL-1c(NaOH) = 0.1molL-1 pH = 7下列说法
4、正确的是A. HY 为强酸 B. HX 溶液的 pH=1C. 甲的混合液中 c(X-) = c(Na+) D. 乙的混合液中 c(Na+) c(Y-)【答案】A【解析】【分析】无论哪组溶液都是恰好完全反应,都生成正盐,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以及混合后的 pH,判断 HX 和 HY 是强酸还是弱酸。【详解】A、根据乙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且两种溶液浓度相等,两种溶液恰好生成NaY,溶液显中性,该盐为强酸强碱盐,即 HY 为强酸,故 A 正确;B、两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即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X,混合后3pH=9,溶液显碱性,即 HX 为弱酸,HX 溶液的 pH1,故 B
5、错误;C、甲的混合液中,溶质为 NaX,HX 为弱酸,X 发生水解,即 c(Na )c(X ),故 C 错误;D、以的混合液中,溶质为 NaY,HY 为强酸,即 c(Na )=c(Y ),故 D 错误。4.NaCl 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 NaCl 溶于水配成 1 molL-1的溶液,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离子为 Na+B. 溶液中含有 NA个 Na+C. 水合 b 离子的图示不科学D. 室温下测定该 NaCl 溶液的 pH 小于 7,是由于 Cl-水解导致【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a 离子为 Cl ,b 离子为 Na ,然后溶解过程图示
6、进行分析。【详解】A、Na 核外有 2 个电子层,Cl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即 Cl 的半径大于 Na ,a 离子为 Cl ,b 为 Na ,故 A 错误;B、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 NaCl 的物质的量,即无法判断 Na 的数目,故B 错误;C、H 2O 中 H 显1 价,b 为 Na ,根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原理,Na 应被氧原子“包围” ,即水合 b 离子的图示不科学,故 C 正确;D、NaCl 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显中性,即 pH=7,故 D 错误。【点睛】易错点是选项 B,学生仍为 NaCl 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1 ,则溶液 Na 的物质的量为 1mol,忽略了物
7、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即 n=Vc。5.114 号元素为 Fl(中文名“ ”),它是主族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4A. Fl 的原子核外有 114 个电子 B. Fl 是第七周期第 IVA 族元素C. Fl 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 D. Fl 的原子半径小于同主族其他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即 F1 的核电荷数为 114,F1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7,故 A 说法正确;B、F1 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 4,即属于 IVA 族,114 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即 F1位于第七周期第 IVA 族元素,故
8、B 说法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即 F1 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故 C 说法正确;D、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即 F1 的原子半径大于同主族其他元素,故 D 说法错误。【点睛】易错点是选项 B,判断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需要掌握每一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系数,即 2、10、18、36、54、86、118,然后根据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进行判断。6.锌锰碱性干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化学电源。电池中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直接反应会降低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称为自放电现象。下列关于原电池和干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者正极材料不同B. MnO2的放电产物可能是 K
9、MnO4C. 两者负极反应式均为 Zn 失电子D. 原电池中 Zn 与稀 H2SO4存在自放电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A、左图为干电池,干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碳棒,右图为原电池,正极材料是铜单质,两者正极材料不同,故 A 说法正确;5B、干电池中 MnO2应作氧化剂,Mn 的化合价降低,故 B 说法错误;C、所给装置中 Zn 为负极,Zn 失去电子,故 C 说法正确;D、根据自放电现象的定义,Zn 与稀硫酸能够发生反应,即原电池中 Zn 与稀硫酸存在自放电现象,故 D 说法正确。7.取 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度均为 0.1 molL-1)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白色沉淀是难溶的 AgCl B. 由实验说明 AgI 比 AgCl 更难溶C. 若按顺序实验,看不到黑色沉淀 D. 若按顺序实验,看不到白色沉淀【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反应向着更难溶的方向进行分析。【详解】A、AgNO 3溶液中加入 NaCl 溶液,发生 Ag Cl =AgCl,即实验中白色沉淀是 AgCl,故 A 说法正确;B、实验中加入过量 KI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产生 AgI,即发生 AgCl(s)I (aq)=AgI(s)Cl (aq),推出 AgI 比 AgCl 更难溶,故 B 说法正确;C、实验得到黑色沉淀,该黑色沉淀为 Ag2S,推出 A
11、g2S 比 AgI 更难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gClAgIAg2S,按顺序实验,能观察黑色沉淀,故 C 说法错误;D、根据选项 C 分析,按照顺序实验,生成更难溶的 AgI,不能得到 AgCl,即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故 D 说法正确。8.下列事实与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室温下,测定醋酸钠溶液的 pH 7:CH 3COONa = CH3COO-Na +B. 实验室用氯化铝溶液和氨水制备氢氧化铝:Al 3+ +3OH- = Al(OH)3C. 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Na 2S2O3 + 2H+ = SO2 + S+ 2Na + + H2OD.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
12、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CaSO 4(s) + CO32-(aq) = CaCO3(s) + SO42-6(aq)【答案】D【解析】【详解】A、CH 3COONa 属于强碱弱酸盐,CH 3COO 发生水解,CH3COO H 2O CH3COOHOH ,是溶液显碱性,故 A 错误;B、NH 3H2O 是弱碱,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是 Al3 3NH 3H2O=Al(OH)33NH 4 ,故 B 错误;C、Na 2S2O3是可溶的强电解质,需要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是S2O32 2H =SO2SH 2O,故 C 错误;D、CaSO 4是微溶物,CaCO 3是难溶物,因此可以发生 CaSO4(s)
13、+ CO32-(aq) = CaCO3(s) + SO42-(aq),故 D 正确。9.聚碳酸酯( )的透光率良好。它可制作车、船、飞机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片、光盘、唱片等。它可用绿色化学原料 X( )与另一原料 Y 反应制得,同时生成甲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Y 的分子结构中有 2 个酚羟基 B. Y 的分子式为 C15H18O2C. X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1 个吸收峰 D. X、Y 生成聚碳酸酯发生的是缩聚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该化合物结构简式,以及题中信息,推出形成该化合物的单体为和 ,然后进行分析。【详解】根据该化合物结构简式,推出形成该化合物的单体为和 ,7A、根据上
14、述分析,Y 的结构简式为 ,Y 分子中含有 2 个酚羟基,故 A 说法正确;B、Y 的分子式为 C15H16O2,故 B 说法错误;C、X 的结构简式为 ,只有一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 1 个吸收峰,故 C 说法正确;D、根据聚碳酸酯的结构简式,X 和 Y 生成聚碳酸酯的反应是缩聚反应,故 D 说法正确。10.为探究电解的放电规律,进行如下实验:序号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电解质 阳极产物 阴极产物 石墨 石墨 0.1 molL-1 CuCl2溶液 Cl2 Cu 石墨 石墨 0.1 molL-1 NaCl 溶液 Cl2 H2 石墨 石墨 0.2 molL-1 CuSO4溶液 O2 Cu 铜 石
15、墨 0.2 molL-1 CuSO4溶液 Cu2+ Cu 石墨 石墨 熔融 NaCl Cl2 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比可知,阴极放电顺序是:Cu 2+ H+ Na+B. 对比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 OH- SO42-C. 对比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D. 对比可知,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中阳离子是 Cu2 和 H ,阴极产物是 Cu,放电顺序是 Cu2 H ,中阳离子是 Na 和 H ,阴极产物是 H2,放电顺序是 H Na ,综上所述,放电顺序是Cu2 H Na ,故 A 说法正确;B、根据选项 A 的分析,阳极放
16、电顺序是 Cl OH SO42 ,故 B 说法正确;8C、根据实验,Cu 为阳极时,Cu 先失去电子,故 C 说法正确;D、实验中电解质为水溶液,通过电解得到金属单质,故 D 说法错误。11.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 I:SO 2(g) + I2(g) + 2H2O(l) = 2HI(aq) + H2SO4(aq) H 1 =213 kJmol -1反应 II:H 2SO4(aq) = SO2(g) + H2O(l) + O2(g) H 2 = +327 kJmol-1反应 III:2HI(aq) = H 2(
17、g) + I2(g) H 3 = +172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B. SO2和 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C.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 = 2H2 (g)+O2(g) H = +286 kJmol-1D. 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但总反应的 H 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流程图,反应 II 和 III,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故 A 说法正确;B、根据流程总反应为 H2O=H21/2O 2,SO 2和 I2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 B 说法正确;C、反应 I+反应 II+反应 III,得到 H2O
18、(l)=H2(g)1/2O 2(g) H=(213327172)kJmol1 =286kJmol 1 ,或者 2H2O(l)=2H2(g)O 2(g) H=572kJmol 1 ,故 C 说法错误;D、H 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的活化能,H 不变,故 D 说法正确。12.科学家很早就提出锂-空气电池的概念,它直接使用金属锂作电极,从空气中获得 O2,和以 LiFePO4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增大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指标之一是单位质量电池所储存的能量)。右图是某种锂-空气电池的装置示意图,放电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9A. 金属锂为负极B. 若隔膜被腐蚀,不会影响该电池正常使用
19、C. 多孔碳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 2 + 2H2O + 4e- = 4OH-D. 锂-空气电池能量密度大的原因之一是转移等量电子时,金属锂比 LiFePO4质量小【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详解】A、Li 是活泼金属,根据装置示意图,金属锂为负极,故 A 说法正确;B、锂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隔膜被腐蚀后,锂与水接触,锂与水反应,不符合该电池设计原理,因此隔膜被腐蚀,影响该电池正常使用,故 B 说法错误;C、根据装置示意图,多孔碳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正极反应式为O22H 2O4e =4OH ,故 C 说法正确;D、锂作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L
20、ie =Li ,LiFePO 4作电极时,电极反应式为FePO4Lie =LiFePO4,根据电池能量密度的定义,相同质量时,Li 失去电子物质的量多,锂-空气电池能量密度大的原因之一是转移等量电子时,金属锂比 LiFePO4质量小,故D 说法正确。【点睛】本题难点是选项 B,学生弄不清楚选项 B 是否正确,因为忽略了锂是碱金属,能与水反应,隔膜破损后,锂与水发生反应,不符合该电池设计原理。需要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熟记和学会运用。13.H2O2是一种“绿色”试剂,许多物质都会使较高浓度的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实验发现,向 H2O2溶液中加入 Br2可以加快其分解速率。有人提出反应机理可能有
21、 2 步,第 1 步反应为:H 2O2 + Br2 = 2H+ + O2+ 2B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A. H2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B. 在第 1 步反应中,每生成 0.1 mol O2,转移 0.4 mol 电子C. 机理中第 2 步反应为:2H + + H2O2 + 2Br- = 2H2O + Br2D. 若在加入 Br2的 H2O2溶液中检出 Br-,则说明第 1 步反应发生了【答案】C【解析】【详解】A、H 2O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HOOH,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 A 错误;B、第 1 步反应中,生成 0.1mo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0.121mol
22、=0.2mol,故 B 错误;C、H 2O2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O 2,根据第 1 步反应,推出第 2 步反应为2H H 2O2Br =2H2OBr 2,故 C 正确;D、Br 2能与水反应生成 Br ,因此该溶液中检验出 Br ,不能说明第 1 步发生,故 D 错误。【点睛】易错点选项 B,注意 H2O2中氧原子化合价,H 2O2中 O 显1 价,转变成 0 价的氧原子,化合价变化 1 价,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0.121mol=0.1mol。14.某电路板生产企业的水质情况及国家允许排放的污水标准如下表所示。为研究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 pH,取 5 份等量的废水,分别用
23、 30%的 NaOH 溶液调节 pH 至8.5、9、9.5、10、11,静置后,分析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平衡 I:Cu(OH) 2 + 4NH3 Cu(NH3)42+ + 2OH-;平衡 II:Cu(OH) 2 + 2OH- Cu(OH-)42-项目 废水水质 排放标准pH 1.0 69Cu2+/ mgL-1 72 0.511NH4+/ mgL-1 2632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废水中 Cu2+处理的最佳 pH 约为 9B. bc 段:随 pH 升高,Cu(OH) 2的量增加,平衡 I 正向移动,铜元素含量上升C. cd 段:随 pH 升高, c(O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海淀区 2019 届高三 化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