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doc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0 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1.宋明理学(1)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bbc(201811 月,6)考查朱熹的理学主张(201510 月,6)考查王阳明思想主张(201610 月,6)考查王阳明思想主张(20184 月,7)考查王阳明心学内涵考试标准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4)明清时期“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bbc(20174 月,6)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意义考点一
2、宋明理学梳理基础知识一、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3.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要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4.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2二、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1.理学的概念: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2.成熟: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
3、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3.发展: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的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1.北宋程颢、程颐及其思想主张(1)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3)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2.南宋朱熹及其思想主张(1)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4、”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4)影响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集注为四书 ,成为理学的经典。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史论要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 ,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朱熹认为人性与天理是一致的,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欲望蒙蔽,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陆九渊与王守仁的思想主张代表 主张 影响陆九渊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意思是
5、本心即 是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3(南宋) 天理(2)主张“本心体悟” 、 “发明本心” ,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世的思想体系王守仁(明)(1)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强调“知行合一”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心学的集大成者意义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微点拨 “致良知”是王守仁的思想核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励人们立志奋发。“满街都是圣人”体现的是王守仁发明本心的
6、观点。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儒学复兴运动与理学出现的背景史料一 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史料二 (明)丁云鹏绘三教图读史用史 史料一中“三教”指儒、佛、道三教;史料二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史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趋势和理学形成有何联系?提示: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推动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兴起;两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促使宋代理学形成。4要点二 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史料一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7、朱熹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王阳明史料二读史用史 (1)史料一体现朱熹与王阳明穷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殊途同归”?提示:“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实质都是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2)观察史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致良知”的提出对儒学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提示:“致良知”是王守仁的思想核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观能动作用,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和理学的成熟。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历史解释王阳明心学的内涵1.(2018
8、浙江 4 月选考)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根据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得“人人都有良知” ,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良知天理自然而生,符合题意。 “重建儒学信仰” “无私则无心” ,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 D。5答案 D素养 2 历史解释朱熹的理学观点2.(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
9、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 ,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 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 项和 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 项错误。答案 D素养 3 历史解释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主张3.(2016浙江 10 月选考)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10、 D.知行合一解析 根据材料“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可知这是主张知行合一。答案 D素养 4 历史解释王阳明“知行合一”4.(2018杭州高三期末)明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以下属于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 )A.“发明本心” B.“正君心”C.“循天下之公” D.“知行合一”解析 根据“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可知该思想家是王阳明。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故 A 项错误;朱熹主张“正君心” ,故 B 项错误;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 ,故 C 项错误;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 ,故 D 项正确。答
11、案 D素养 5 时空观念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5.(2018金华十校期末调研)“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6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解析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但并未上升为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故 A 项错误;董仲舒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并未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 B 项错误;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宋明理学,故 C 项错误;由材料“道德
12、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可知是将道德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故 D 项正确。答案 D素养 6 历史解释宋明时期儒学发展6.(2018丽衢湖期末联考)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C.“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解析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出自韩非子 ,主要含义是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属于法家思想,故 A 项错误;“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荀子主张“性恶论” ,故 B 项错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是王阳明的观点,其
13、主要含义是(是非之心)不需要思虑就能知道,不用学习就会运用,这就是良知,说明良知原来就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与“人性本善”思想一致,故 C 项正确;“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是战国时期告子的观点,其主要含义是人性没有善与不善的分别,就好像水流本来就没有东西之分一样,故 D 项错误。答案 C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梳理基础知识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1.著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7(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处),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 ,建立“天下之法”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
14、,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3.影响(1)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2)其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1.代表作: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思想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1.代表著作:船山遗书
15、。2.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上: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抨击“孤秦” “陋宋”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2)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和“势之必然” 。3.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 、 “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1.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2)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3)提倡经世致用。(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82.思想价值(1)明清时期“提倡个性” 、 “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尽管没
16、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影响史料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读史用史 据史料,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提示: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分治);君臣平等。要点二 明清启蒙思想的
17、思想价值史料一 明夷待访录(书影)识图解史 黄宗羲创作明夷待访录 ,其思想为近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提供了有力武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得出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对清末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了启蒙作用。史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 ,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尔后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
18、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读史用史 史料二肯定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的进步主张的思想价值。提示: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历史解释朱熹的思想1.(2018浙江 11 月选考)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解析 “慎思明辨”指辩证思考,探求真谛;识别是非,判定真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三 30 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 思想 活跃 局面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