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doc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1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加试)考点一 列宁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种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加试 (b)(1)背景内忧: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外患: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2)内容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2工业政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制度: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方面: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3)实质:这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4)影响积极: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消极:
2、挫伤农民积极性,违背经济规律,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加试 (c)(1)背景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引起工人、农民不满(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政策:国家资本主义。贸易政策: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3)意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4)特点: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
3、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2)标志着苏维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3)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根据苏俄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伟大实践。(5)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1(加试题)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 ”列宁所
4、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答案 A解析 联系所学史实,列宁所说的这一政策是余粮收集制,他强调了因为处于战争环境,所以没有别的办法,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 A。2(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押题交流)电影列宁在 1918中出现了运粮的红军战士途中晕倒的画面,再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严重缺粮的情况。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A实行了余粮收集制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D全面推广种植玉米答案 A解析 1918 年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余粮收集制为其内容之一。故选 A。3(加试题)(2018浙江名
5、校联合体押题交流)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4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答案 B解析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允许资本家经营,并恢复商品流通。故选 B。5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与戈尔巴乔夫改革1 “斯大林模式” 加试 (c)(1)工业化政策:1925 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问题: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农民付出代价过大。(2)农业全盘集体
6、化。(3)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4)特点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国家对经济采取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政治方面: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思想文化方面:个人崇拜盛行,用行政手段处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5)评价经济: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政治: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稳定;但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思想文化: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世界:苏联发展为工
7、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建设模式的挫折 加试 (c)(1)措施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 ,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6(2)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分裂运动加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新经济政策的改变(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2)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3)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
8、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廉政建设。(2)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3)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4)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和 改 革 一 定 要 从 国 情 出 发 , 遵 循 生 产 关 系 一 定 要 适 应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客 观 规 律。(5)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6)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7)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相互借鉴。(8)苏
9、联改革失败和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9)努力发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10)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3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1)单纯的公有制,人为的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破坏了社会生产力。(2)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企业缺乏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3)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一,质量低劣。(4)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5)
10、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6)为追求集体化,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为了积累资金,对农民剥削过度,农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7(8)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并造成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1(加试题)(2018湖州学考押题交流)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A权力高度集中 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答案 D解析 首先,A 项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故排除;B、C、D 三项都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弊端的表现,但无论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还是限制商品货币关系,都是否定
11、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表现。2(加试题)(2018杭州选考押题交流)1929 年 10 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急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苏联得以避免经济危机的波及,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基础落后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实施“中立法案” D实施计划经济政策答案 D解析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逐渐走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政府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能够有效地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故 D 项正确。3(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 1937 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 14 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
12、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 A解析 1925 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 项正确;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 B 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故 C 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D 项错误。81时空观念列宁新经济政策(加试题)(2018镇海选考押题交流)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苏联历史上该现象出
13、现在(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B 项正确。2史料理解道路自信(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 “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 。新经济政策应该“退到国家资本主义” , “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 。这表明,列宁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要( )A退之有度 B以退为攻C以攻为退 D彻底退却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关
14、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 ,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 ,“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可知,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新经济政策要退之有度,以退为攻、以攻为退、彻底退却不符合材料意思,选择 A 项符合题意。93国际视野苏联建设的世界因素(加试题)(2018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到 1932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究其外部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答案 D解析 19291932 年正是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期,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幅度衰退,苏联通过“
15、一五”计划经济迅速发展,故 D 项正确。4国际视野国家治理模式创新(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大萧条”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重创,而同一时期的苏联, “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 。这一现象反映了( )A苏联经济模式的先进性B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没落C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D两种制度合作时机成熟答案 C解析 苏联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对经济的控制,避开了市场经济的弊端,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5历史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加试题)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把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
16、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答案 A解析 题干中的“理想”是指实现社会主义, “现实”是指苏俄(联)落后的经济状况。战时10共产主义政策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 。A 项符合题意。6唯物史观苏联现代化模式评价(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
17、后了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为此,他加速推行( )A凯恩斯主义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计划经济体制答案 D解析 凯恩斯主义主张在市场经济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对苏俄(联)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故 B、C 项错误。7唯物史观对苏联工业化认识(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选考评估)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本质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板块 现代 世界 中国 18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