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九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学案.doc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九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九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学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九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23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 世纪中期)(1)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2)内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3)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9 世纪 6090 年代)(1)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
2、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影响: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内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影响: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 世纪末)(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内容: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
3、革命的发生。重点深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下的中国的冲击。(2)其他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4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无力抵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3)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2主要表现(1)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并大量出口,城乡商品经济发
4、展。3影响(1)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痛苦。(2)社会结构的变动: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城市无产者。(3)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市场、劳动力)。(4)促进中国经济商品化程度增强。(5)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6)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1(2016江苏卷,7)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
5、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抓题眼 题干材料所说的现象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伴随着洋货冲击而逐渐歇业(衰败)。找错点 “店铺增多” ,材料无此信息;“遭到抵制”与材料所述相左:“外来技术传入” ,材料无此信息,传入的只是洋货(商品)。答案 B2(2018江苏卷,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5抓题眼 材料主要反映洋务企业管理
6、制度落后, “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找错点 “完善”说错误, “封建衙门”式管理非常落后,非完善;洋务派的军事工业主要是官办企业,始终不是“外资企业” ;“皆为外行”过于绝对化,材料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 ,不是所有洋匠都不懂技术。答案 B1(2018海门模考)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万吨 1.9 0.81 5.51 10.00 13.41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D随着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答案 B
7、解析 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反映了现象,没有反映其本质,故 A 项错误;从数据来看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 18401886 年的时代背景很容易得出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B 项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D选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 D 项错误。2下表为 18651871 年广州生丝出口统计(单位:担)。据此推知( )年份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生丝 8 778 9 258 9 272 11 683 12 795 15 535 16 772A.中国手工缫丝业的主要中心已转移到广东B机器缫丝业在广东兴
8、起具备了有利的条件C广东的近代缫丝工业呈现持续发展的势头D中国生丝在国际生丝市场有绝对竞争优势答案 B解析 材料体现生丝从广州出口,而非手工缫丝业的中心转移,故 A 项错误;生丝大量从广州出口,说明大量生丝聚集广州,为近代缫丝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广东的近代缫丝业,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的实力,故 D 项错误。6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民国初年)(1)原因: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
9、业得到迅速发展,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但欧洲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遭受沉重打击,很快萧条下去。2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前期)(1)原因: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概况: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增加;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各行业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3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1)原因: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掠夺。(2)影响:内迁的民族工业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4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原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
10、繁重的捐税;官僚资本的压迫;美国独占中国市场。(2)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认清国民党政权的反动面目,开始与其决裂。重点深化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来看:先天不足。表现为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以及思想观念陈旧。(2)从发展来看:后天严重畸形。表现为投资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从环境来看: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艰难。(4)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依赖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5
11、)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2017江苏卷,11)据统计,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其中美国 14.10亿美元,占总量 44.10%,英国 11.15 亿美元,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占总量 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7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抓题眼 注意“1948 年”这个时间节点。题干材料主要说明,外国在华投资中美国投资总额超过了英国,占有明显优势。找错点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
12、提高”不合乎二战后的时代背景,战争使英国沦为二流国家;“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不合逻辑,日本此时为战败国,国内经济凋敝,无对外投资条件;“完全掌控”说发不成立,材料数据只能反映外国在华投资比例的消长,不能说明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 D31928 年某报刊登了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 ”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法币改革的实施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D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1928 年” ,与 1935 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同理,与
13、 1935 年法币政策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国货啤酒” ,以国货作为卖点,利用了国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1928 年” ,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4从 1937 年 8 月到 11 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 148 家、机器设备 12 400 多吨、工人2 100 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这说明( )A工业不平衡格局得到改变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答案 C解析 据材料“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14、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可以得出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故 C 项正确。考点三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主动学习;8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物质生活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新中国成立初期服饰受政治的影响较大。鸦片战争后,西餐和西式住宅出现社会习俗婚俗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丧俗从土葬到火葬;民国时期开展剪辫、放足运动交通工具19 世纪 60 年代轮船出现;19 世纪末铁路运输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民航事业起步通讯工具1877 年
15、有线电报传入中国;1882 年电话出现;1906 年无线电报出现;21 世纪手机用户激增变迁表现大众传媒1873 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报刊;20 世纪 20 年代广播开始出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1958 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诞生;1994 年互联网接通变迁启示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地域间发展不平衡重点深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规律与线索特征(1)一般规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程度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中国近
16、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2)线索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改革开放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各国联系愈加紧密,逐步跟上了国际的潮流。1(2017江苏卷,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
17、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 18801889 年 18901899 年 19001907 年禁缠足(篇) 3 11 179兴女学(篇) 5 6 17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合计 10 36 56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抓题眼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万国公报发表了很多与妇女解放问题相关的文章。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表明知识界比较关注妇女问题。找错点 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不是万国公报 ;晚清知识
18、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与史实不符,在满清专制统治下不可能言论自由;“使清政府革除陋习”说不准确,只能说起了推动作用。民国成立后割除了一些陋习,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割除。答案 D2(2016江苏卷,10)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抓题眼 材料描述的现象,说明当时某些女性的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的社会习俗,受到政府的限制。找
19、错点 材料背景出自成都城市,不会是当时妇女的“普遍选择” ;妇女新潮发型出现,不是思想领域的变革,上升不到“男女平等”的思想高度,更何谈“深入人心” ;通令是地方政府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干预,不是“民国法制精神”的体现。答案 C3(2018江苏卷,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10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抓题眼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西式马车、长袍马褂、电灯电线等,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中西结合、新旧杂陈的特征。找错点 传统绘画
20、理念是得意忘形,不是“以形求神” ;“追求时尚”只是开放大城市的市民生活观念,谈不上“国民共识” ;清朝末年,最新交通成果出现了汽车,画中未呈现出现。答案 D5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 上海 重庆铁路 1876 年 1934 年电报 1871 年 1886 年电灯 1882 年 1906 年A.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B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D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答案 C解析 在东部沿海城市上海与西南内陆城市重庆时间上的对比,不难看出重庆应用西方科技发明比上海要晚,故 C 项正确。6(2018南通二模)民国后, “
21、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 ,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 B解析 “婚礼铁路”的出现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故 A 项错误;“婚礼铁路”引起民国人们11度蜜月方式的变化,故 B 项正确;“蜜月旅行”在民国时期受到效仿,不能得出盲目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效仿推广西式“蜜月旅行”不能得出交通殖民地的特征,故 D 项错误。考 向 一 主 干 知 识 迁 移 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和社会生
22、活变迁命题点 1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读下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这表明( )轻工业(纤维、食品等) 重工业(机器、金属等)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1912 年 54.7 10.9 13.7 3.61926 年 43.6 25.2 18.9 2.91930 年 33.6 21.6 27.9 2.91933 年 20.4 25.8 32.6 5.21936 年 14.3 13.5 47.0 6.5A.中国工业化水平在逐步提高B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答案 A解析 通过材料图表不难看出,从 1912 年至 193
23、6 年,重工业的进口比重逐渐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且重工业的出口比重也出现了缓慢的增长,这就表明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在逐步提高,故 A 项正确。命题点 2 南京临时政府改历改元1912 年 1 月 2 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 ”参议院接着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变化表明( )A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B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中外融合,新旧并存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封建迷信答案 A12解析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说明主动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
24、具有开放性, “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说明兼顾中国的实际情况,并把迷信部分去除,具有科学性,故 A 项正确。史论链接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迅速颁布新的纪元方式和新的国旗,使中国第一次具备一个近代国家应有的外观。考 向 二 能 力 方 法 渗 透 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意义命题点 3 抗战时期的民族企业对下表某时段中国钢铁产量统计表(部分)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民国年) 生铁(吨) 钢锭(吨) 铸品(吨)30 4 444.611 113.000 31 12 994.433 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近代史 部分 专题 近代 以来 经济结构 变动 社会生活 变迁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