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0,含解析).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0,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0,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武邑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考试题(11.20,含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 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 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 说文 ,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 ,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
2、,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 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 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
3、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 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 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 720 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 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
4、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 废除不成, 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规定了 1945 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 朝鲜从公元 372 年起使用汉字,1444 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 1910 年被日本吞并。韩国 1987 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 1600 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 1945 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 2 -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
5、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 极为罕见的。(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
6、,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 720 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 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 372 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 1444 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
7、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 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 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
8、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答案】1C2D3C- 3 -【解析】1【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 C 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汉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属于答非所问的错误。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应先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相关的答题区域,然后仔细
9、辨识选项的描述与文本的差别,D 项,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故选D。【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 D
10、的表述可根据文本第三段的内容判断出该项属于曲解文意的错误。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思考时,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 项,不是“形声字”而是“汉字”的字形少变, “完全不影响”说法绝对化错误。故选 C。【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
11、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例如本题选项 C 的表述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4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 19 分)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12、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3 分)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何厌之有C群臣侍殿上者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C又欲肆其西封
13、 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 分)A以乱易整 B以其无礼于晋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答案】4B- 5 -5B6A7C【解析】4【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
14、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 、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例如,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 。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 “是”是代词“这” ,不表示判断。但是, “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 ,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 、 “乃”等。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
15、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例如本题只有 B 属于宾语前置句。B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有何厌?” ,疑问代词“何”作“有”的宾语,放在“有”的前面,故是宾语前置句。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 济:渡过。所以选 D【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解答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利用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
16、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例如 B 项,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很容易判断其是错误的。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 6 -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 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其他三个是连词。故选 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
17、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例如本题选项 A“以乱易整” ,根据在文中的具体语境,很容易判断“以”为介词,用。7【技巧点拨】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 、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 C 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8、【参考译文】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
19、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暗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刘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
20、心来侍奉君主啊。冉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 7 -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
21、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
22、的志士听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11 分)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8赏析开头两句中“塞”、“生”二字的妙处。(5 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 分)【答案】8 “塞”,充塞,用夸张(1 分)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间的磅礴气势(1 分);“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冉冉升起的景象(1 分),形象地描绘出终南山的高达雄伟(1 分),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终南山的赞美之情(1 分)。9 (3 分)对终南山美景的喜
23、爱(1 分),对正直、坦荡品格的赞美(1 分),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1 分)。【解析】8-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特征。描 景象摹情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景、表感情、谈作用。例如本题,可首先指出词语“塞”、“生”二字的含义及使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格),其次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最后指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即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
24、感)。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思考时,可根据诗歌标题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关键词句“游”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根据这些关键词句便可得出答案。【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易错警示】解答诗人情感的题目,考生最容易出现以下错误:缺乏思路,没有章法,组织答案欠条理。感情理解不够全面,不少学生却少了“对美景的喜爱”这个方面。理解不恰当,有些学生把“对世俗的厌倦”理解成“对朝廷的痛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书生意气,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6 _2017 年高 语文 学期 考试题 1120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