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及答案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3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3,分数:33.00)1.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两种说法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B都是辩证法观点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2.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分数:1.00)A.B.C.D.3.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
2、态的观点属于A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分数:1.00)A.B.C.D.4.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分数:1.00)A.B.C.D.5.“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这句话表明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B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C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D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具有二重性(分数:1.00)A.B.C.D.6.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3、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分数:1.00)A.B.C.D.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分数:1.00)A.B.C.D.8.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分数:1.00)A.B.C.D.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
4、做世界的本质(分数:1.00)A.B.C.D.10.哲学上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A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B“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C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D是主体的世界(分数:1.00)A.B.C.D.11.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13.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
5、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意识的能动作用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分数:1.00)A.B.C.D.14.“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指A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思维着的精神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D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分数:1.00)A.B.C.D.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分数:1.00)A.B.C.D.16.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
6、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抹煞了意识的本质特征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分数:1.00)A.B.C.D.17.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必然导致A唯灵论 B唯心论 C物活论 D唯意志论(分数:1.00)A.B.C.D.18.“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19.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品评三国英雄,而一举成为 2006 年我国最引人关注的文化学者和电视明星。面对易中天品三国现象,欣赏的人认为这是
7、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有效对接,不欣赏的人认为这是低俗和浮躁的反映。这说明A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针锋相对的D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分数:1.00)A.B.C.D.20.“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A形而上学的方法 B相对主义的方法C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 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分数:1.00)A.B.C.D.21.在世界的本原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论和经验论的对立(分数:1.00)A.B.
8、C.D.2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分数:1.00)A.B.C.D.23.物质和物质范畴是A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1.00)A.B.C.D.24.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分数:1.00)A.B.C.D.2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
9、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分数:1.00)A.B.C.D.26.“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分数:1.00)A.B.C.D.27.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这说明了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分数:1.00)A.B.C.D.28.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
10、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和主体性(分数:1.00)A.B.C.D.29.实践区别于意识的本质在于实践的A主体性 B直接现实性C客观物质性 D能动创造性(分数:1.00)A.B.C.D.30.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运动形式和动物本能活动的本质在于实践的A主体性和能动创造性 B直接现实性C客观物质性 D历史性(分数:1.00)A.B.C.D.31.主体和客体最基本的关系是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分数:1.00)A.B.C.D.32.“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A物质
11、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分数:1.00)A.B.C.D.33.“人并没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们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一论断强调的哲理是A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B物质的生产能力都是人创造的C人不能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D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主体创造性是以物质的先在性为前提的(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2,分数:84.00)34. (分数:2.00)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12、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35.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奔驰,这件事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表明了(分数:2.00)A.一直在运动,不存在静止B.在座位上根本没有运动C.“动中有静”D.“静中有动”3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分数:2.00)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B.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C.衡量运动的尺度、D.指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37.恩格斯说时间和空间即“物质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
13、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运动着的物质D.时间和空间概念是客观时间空间的反映38.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分数:2.00)A.镜中花,水中月B.阶级斗争C.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D.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39.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分数:2.00)A.意识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会产生出比人类思维更高级的思维C.辩证唯物论关于意识本质规定的科学性D.由于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因而是可能的40.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分数:2.00)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
14、物质观的局限性41.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分数:2.00)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42.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研究需要想象,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分数:2.00)A.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B.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C.是意识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D.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43.在实际生活中,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分数:2.00)A.“人
15、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44.意识的主观性特征在于(分数:2.00)A.意识的各种形式受人们主观状态的影响B.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制约作用C.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会因人而异D.认识的客体依赖于认识的主体45.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表现在(分数:2.00)A.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B.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且能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C.意识不仅能反映当前的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D.意汉不仅能认识现在,而且能预见将来4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分数:2.00)A.把无限多样的物质
16、归结为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B.不理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C.不理解特殊和一般的辩证统一D.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4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分数:2.00)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中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48.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B.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C.时间和空间随着人们的观念变化而变化D.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49.根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知识就是力量B.理想是前进
17、的灯塔C.志不强者智不达D.恒心是目的的最近道50.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分数:2.00)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的方式C.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物质的根本属性51.人们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坚持(分数:2.00)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C.按主观愿望充分发挥能动性D.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52.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表明(分数:2.00)A.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了时空的无限性B.具体事物的有限性决定了时空的有限性C.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构成;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D.有限的界限不
18、断地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53.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分数:2.00)A.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B.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C.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D.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54.在意识能动作用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分数:2.00)A.意识在一切条件下都有能动作用B.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C.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能改造客观世界D.意识越符合人的愿望,能动性越大55.下列成语和常用语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分数:2.00)A.胸有成竹B.料事如神C.心静自然凉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56.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2.00)A.不是纯粹
19、的生物学过程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57.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是(分数:2.00)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D.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58.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的基本观点认为(分数:2.00)A.自从有了生命就有意识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意识是来源于最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的大脑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59.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
20、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动过程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60.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分数:2.00)A.三思而行B.饥不择食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D.预见未来61.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分数:2.00)A.劳动实践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2.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为(分数:2.00)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
21、有客观性6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分数:2.00)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社会历史性C.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实践的群众主体性6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分数:2.00)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客观的B.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C.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D.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6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分数:2.00)A.人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6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是自在世界,自在世界是指(分数:2.00)A.人类世界产生前的自然界B.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C.自在世界又称天然
22、自然D.自在世界是与人类世界毫无关系的世界6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68.古希腊欧几里德证明三内角之和等于 180;19 世纪 30 年代,罗巴切夫斯基证明三内角之和小于180;19 世纪 50 年代,黎曼证明三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三种几何学说明(分数:2.00)A.空间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B.空间特性依赖于科学
23、仪器C.空间特性是相对的D.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69.人的实践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分数:2.00)A.外部形态B.内部结构C.的作用方式70.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分数:2.0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71.下列属于客体范畴的是(分数:2.00)A.一切客观事物B.妖魔鬼怪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思想D.月球72.下列属于主体范畴的是(分数:2.00)A.瘫痪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B.机器人C.狼孩D.马克思当年加入的青年黑格尔派73.
2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分数:2.00)A.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C.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D.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4.在我们所学的课本中有这样的两句话:一是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结成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这说明(分数:2.00)A.意识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物质形态B.意识先于物质C.意识是物质反映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D.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创造物质财富75.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世界 物质性 实践 活动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