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6,分数:16.00)1.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1.00)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
2、信奉( )(分数:1.00)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 )(分数:1.00)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C.人们感觉的复合D.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1.00)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5.“静者
3、,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分数:1.00)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6.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说明( )(分数:1.00)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B.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性C.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D.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作出了自然科学的证
4、明8.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 )。(分数:1.00)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机器思维”的实质是( )(分数:1.00)A.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思维B.人所给予的对人类思维的模拟C.人的思维的独立实现D.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表现10.“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1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分数:1.00)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
5、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2.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分数:1.00)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13.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分数:1.00)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14.“大江东去浪涛尽”是指时间的( )(分数:1.00)A.一维性B.顺序性C.持续性D.珍贵性1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分数:1.00)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16.人
6、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分数:1.00)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6,分数:32.00)1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类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分数:2.00)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18.“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7、分数:2.00)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19.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哲学上体现了( )(分数:2.00)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分数:2.00)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1.下列有关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8、(分数:2.00)A.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C.主体能够认识、利用、改造和欣赏客体D.客体本身的状况和规律又制约和限定着主体的所有活动22.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分数:2.00)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23.“只有我的感觉在交替变换,只有我的表象在消失和出现,仅此而已,在我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着这就够了。”这是( )(分数:2.00)A.唯物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经验论观点2
9、4.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论证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它( )(分数:2.00)A.首先坚持物质决定论的原则,认为这是科学地解决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根本B.首先坚持能动论的原则,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的能动作用C.坚持意识的能动论,认为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了巨大的能动作用D.承认物质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由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也具有直接的意义2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包括( )(分数:2.00)A.客观规律性要服从主观能动性B.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尊重客观规律性C.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互为前提互相决定26.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计
10、时,现代人们用 24 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分数:2.00)A.是人的观念产物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2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分数:2.00)A.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8.下列关于实践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实践活动的本质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分B.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
11、象性活动C.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D.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29.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分数:2.00)A.反映形式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异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和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30.下列哪些说法展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分数:2.00)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B.失落黄金有分量,借过光阴无处寻(谚语)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打油诗)31.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表明了( )(分数:2.00)A.这个人一直运动,不存在静止B.
12、这个人是运动和静止的统C.就局部来说,这个人是静止的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32.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 ( )(分数:2.00)A.实践决策B.实践目标的制订C.实践的组织与管理D.实践结构的检验三、B分析题/B(总题数:3,分数:30.00)33.南昆铁路从南宁盆地爬上云贵高原,其高差为 1940 米,它在有“地质博览,地下迷宫”之称的地质环境中,一路穿过 258 座隧道,经过 476 座大中桥梁,桥隧总长占全线总长的近三分之一。在中外铁路史上,是空前的。打通属于九级地震区的草原勘测和科技攻关,通过反复勘测掌握了山内“隐形水库”的特点,并根据地球磁场变化的规律,经
13、过周密策划决定造船进洞治理塌方和涌水。在职工的支持下,由 23名党员组成的“敢死队”乘 3 只小船进入掌子面,同大山进行短兵相接的较量,终于制服了涌水、泥石流和塌方,保证了隧道提前竣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南昆铁路的建成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分数:10.00)_34.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实践意义。(分数:10.00)_3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是本原。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
14、世界统一于存在”。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哲学教程 材料 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 3 思宾诺沙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 1 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 2 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 (3)材料 3 属
15、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分数:10.00)_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6,分数:16.00)1.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1.00)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解析:解析 “胸中有
16、成竹”的“竹”属于意识的东西,但其来源是存在于文与可住处周围的竹子,此典故体现的哲学原理是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映性。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分数:1.00)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过分夸大了主观的意识“意念”的作用,属于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3.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 )(分数:1.00)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
17、.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人们感觉的复合D.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解析:解析 根据列宁物质观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可见 AB 两项是正确的。D 项与此意思相反,C 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1.00)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 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
18、动的关系。题干认为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一论断非常正确,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因此而把两者等同起来,认为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则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应选 BC。5.“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分数:1.00)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解析:解析 “静者,动之静也”承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里更强调的是静止是运动在某个时段或某个地点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否认静止的相对性,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也不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6.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
19、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析:解析 唯心主义往往夸大实践活动中精神因素的能动方面,把实践归结为精神的活动,所以 AB 两项不正确。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冲的交往活动。7.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说明( )(分数:1.00)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B.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性
20、 C.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 D.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作出了自然科学的证明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暗物质”、“反物质”也是客观存在,它们没有也不可能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反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深化和验证。所以 A 项是不对的,答案是 BCD。8.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 )。(分数:1.00)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解析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从各种物的总和
21、中抽象出来的,也即它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但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所以,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说物质是纯粹的思想的产物,则属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机器思维”的实质是( )(分数:1.00)A.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思维B.人所给予的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C.人的思维的独立实现D.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表现解析:解析 机器是由无生命的东西制成,不具备思维的条件和功能。它之所以能思维,主要是人利用一些物质具有定向传递信息的性能组装、制成机器(人),再模拟人的神经传导功能,输入相关指令,使机器完成某些类同于人的活动,他的这种“思维”
22、及活动,实质上是人自己给予的人类思维的模拟。10.“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解析:解析 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人们的悟性规定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这正符合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即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所以,“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分数:1.00)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解析: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世界 物质性 实践 活动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