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考试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 ,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隐为其表,
2、逸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 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 ,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 , “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 “种豆南山下” “带月荷锄归” ,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 “寓形宇内
3、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 ,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到“足以极视听之娱” ,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
4、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 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 是积极地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有删改)1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选出下面不在原
5、因之列的一项( )(3 分)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 2 -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D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
6、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会的宽容。(二)文学类文 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闲读梧桐 余秋雨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 ,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
7、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8、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 最让我“心 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
9、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 3 -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
10、,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恰当的 一项 是( )(3 分)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亲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
11、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5文章题为“闲读梧桐” ,作者读到的“梧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5 分)6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异同点。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学生的暑期生活如何度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对全国 20 个省的 112所初中近 2 万名初中生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显示,初中生们的暑假生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体娱乐、学习
12、提高以及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其中文体娱乐活动的比重最大,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是最普遍的娱乐活动,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初中生将其作为度过暑假生活的重要内容。另外,读课外书、体育活动、外出旅游这三项文体活动的比重也很大,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初中生把它们作为暑期文体活动的主要方式。学习在初中生们的暑假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最多的情况是学生们在家自己复习和预习功课,参加课外辅导班和补习班的比例也很高,暑期参加由社会力量办的课外辅导班或补习班的初中生超过了四分之一;除了课业学习以外,初中生及他们的家长们对于多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也比较重视,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初中生们暑假期间参加了与课业无关的兴趣班的学习。
13、相对于文体娱乐和学习提高,初中生们的暑假生活中社会实践与集体活动所占的比重则相对偏低,只有 7.4%的初中生们在暑假从事了兼职或打工。诚然,年龄可能是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但初中生们在暑假参加科普、社区实践、夏令营等活动的比例也只有 6.1%。材料二:初中男生与女生的暑假活动内容是存在差异的。在文体娱乐活动方面,男生们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比例为 69.5%,高于女生的 66.4%;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为 40.7%,而女生只有 28.2%,性别差异非常明显;而女生们读课外书的比例为 46.4%,远高于男生的31.7%;与一般的想象相反,女生外出旅游的比例为 41.2%,也是远远高过男生 30
14、.1%的比例。而在学习提高方面,女生自己复习或预习功课的比例为 50.4%,高于男生的 42.1%;女生参- 4 -加社会上组织的辅导班或补习班的比例为 30.4%,高于男生的 19.6%;女生参加与课业无关的兴趣班的比例为 13.4%,也是远高于男生的 7.3%。而在社会实践与集体活动方面,男生兼职打工方面的参与率为 7.7%,女生为 6.5%,差异非常小;在参加科普、社区实践、夏令营等活动方面,男生为 6.1%,女生为 6.3%,几乎不存在差异。材料三:材料四:学生们在暑假里参与不同种类活动的数量和他们在之后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以至于升学都有着紧密的正向相关关系。以学生们是否升入重点高中
15、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数据分析显示,对比升入了重点高中和没升入重点高中的初中生在升学前一个暑假的活动,除了在看电视、上网、玩游戏这一类最普遍的文体娱乐活动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 68.6%和 67.2%)以及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兼职打工的比例(5.0%)要低于未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9.4%)以外,其他各类暑假活动的参与率都是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明显高于未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同时,学生暑假生活的丰富程度也对其学业成绩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前一个暑假平均参与了列出的 10 项主要活动中的 4 项,而未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平均只参与了 2 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16、王卫东中学生过暑假呈现“四多一少” ,2017 年 7 月 22 日光明日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显示,初中生的暑期生活调查从暑期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性别差异、活动内容的城乡差异等几方面进行。B在兼职打工方面,男女生参与率的差 异微小,在参加科普、社区实践、夏令营等活动方面,男女生差异很明显。C材料三显示,城市学生在外出旅游、体育运动和读课外书三项文体娱乐活动上的参与率都远远高于农村学生。D学生在暑假是否参加了科普、社区实践、夏令营等活动,对于其是否能升入重点高中起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赣州 外国语学校 高中部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