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新干二中高二(3)班第一次段考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302 分=60 分)1. 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 。这反映当时农村A. 农民生活日趋贫困B.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C.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大意是说佃农早晨去田地里种地耕田,下午在集市上卖东西,这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故选D。AB 与题干无关;C 无从体现,资本主义萌芽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例如农民受雇于地主,收获归地主,自己领取工钱,因此与题干中的租佃关系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
2、展。2.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竞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A. 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 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C. 政府奉行“农工商皆本”思想D. 商业已经由“末”变“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这也反映了宋代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所以答案选 D。A 与题干无关;CD 不符合史实,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考点:古代
3、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3. 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 贩卖斗彩和五彩瓷B. 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2C. 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 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彩瓷出现在清朝,宋代没有,故 A项错误;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是在明朝,故 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对对周边地区进行文化渗透,故 C项错误;宋代市不再局限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在宅屋之间,故 C项错误;交子是在宋代成都地区出现,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宋代商业发展【名
4、师点睛】4.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 B. 3C. D. 【答案】C【解析】根据“脚痛腰酸晓夜忙” “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这是一种需要人力操作的灌溉工具,故 B项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 A;筒车、风力水车分别靠水力、风力灌溉,排除 CD。【名师点睛】关键要清楚古代农具的作用和基本特点,耧车是播种工具,翻车、筒车、风力水车是灌溉工具,利用的动力不同,分别是人力、水力、风力。5.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5、。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答案】B【解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主要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B。A 项错误,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CD 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46. 有人用现代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式“PT=MV” (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解释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的“价格革命”理论,通常 T、V 值被视为不变量,M 值的变动影响 P
6、值。据此分析 16世纪的西班牙A. M值减少,P 值上涨B. M值减少,P 值下跌C. M值增加,P 值上涨D. M值增加,P 值下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6 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后,积极进行资本积累,因此 16世纪西班牙的货币成增加趋势(即时 M值增加) ,导致白银等价格上涨(P值上涨) ,故 C项正确。ABD 中 M值与 P值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7. 阅读下表,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是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600年 411 33.5 8.251700年 506 85
7、17.01750年 577 121.5 21.0A. 商业革命推动B. 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C. 工业革命兴起D. 圈地运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 1600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结合所学这主要是由于圈地运动,导致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故本题答案选 D项;ABC 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合。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圈地运动58. 新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到 18世纪,其黄金产量约为 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导致西班牙A. 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B.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C.
8、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D.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流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导致当地的银价下跌,物价上涨。这对于传统的依靠地租为生的封建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掠夺的财富被统治者白白消耗掉,未相应的转化为资本,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败,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
9、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B. 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C. 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D.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未能茁壮成长,故选 B;A 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未能繁盛的影响而非原因;B 项是其发展未能繁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
10、原因; D 项表述颠倒了逻辑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0. 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 号文件” ,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6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获得的土地经营权,土地所有权
11、归国家,表述有误,排除所有含的选项,B 项正确。ACD 三项都含有,均排除。故选 B。11.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 服饰的西化B. 洋货倾销中国C.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显示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在服饰、装扮都外国人,甚至遗憾自己无法像外国人一样拥有一双碧蓝的眼睛,可见 A项的“崇洋”表述正确。A 项服饰西化只是一个方面,B 项“倾销”题干没有反映,D 项“学习西方”不能解释“碧眼生成学不来”这一“伤心事”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
12、代社会生活 。12. 民国初年到 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12.8%;1927-1936 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 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7D.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 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 A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考点:晚清中
13、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3. 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都体现了A. 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B.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C. 中外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D. 经济基础具有明显优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比较概括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五口通商还是经济特区的建立,都是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故 A项正确;B 项错误,五口通商不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C 项错误,五口通商是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的;D 项错误,东南沿海地理位置相对重要。所以答案选 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建立14. 1930年,
14、苏联政府硕布的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中提到:过去用来划分劳动组合各成员份地的地界,一律取消,而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材料反映当时的苏联A. 积极建设人民公社B.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C. 开始实施计划经济8D. 力图巩固工农联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30 年,苏联政府” ,可知,此时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1924 年至 1953年) 。再根据题干“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 ,可知题干揭示的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即集体农庄) ,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15、,正确;A 项错误,人民公社是新中国 1958年开始建立的;C 项错误,在 1930年以前,苏联就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了,排除;D 项错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1918 年至 1921年) ,排除。故选 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道路15. 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 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B.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 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D.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答案】C【解析】试题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斯福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家,所以排除 A;罗斯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关注民生,B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 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认识16. 当今世界,各种峰会接连不断出现,如 G20峰会、G8 峰会和金砖四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欧盟峰会、东盟峰会、世界气候大会峰会、世界核安全峰会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当今A. 重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秧序已达共识B. 对话、合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流C. 地区性合作在国际交往中比重渐大D. 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国际政治格局【答案】B
17、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国际合作与交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当今世界,各种峰会接连不断出现”以及系列峰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主旨揭示的是当今世界对话与合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手段,B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 项“重建”一词,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比较”类信息,从而得不出比较性的结论,排除 C;D 项说法本身错误,题干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故选 B。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当今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交流17. 20世纪 90年代,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
18、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B.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冲突的形式发生改变C.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国家更容易产生冲突D.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使文化发展更加多元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 ,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故 A 项正确;材料分析是是冲突的原因而不是冲突的形式,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及知识经济,故 C 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世界冲突发生的原因而不是文化多元的原因,故
19、 D 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全球化18.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 孔子B. 韩非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10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反映了严刑峻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主张,故 B项正确;A 项核心思想是仁、礼;C 项核心思想是仁政;D 项主张无为而治。所以答案选 B。考点:中
20、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19. 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 排斥儒以外的一切思想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钱乘旦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 “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
21、围之内。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关心” ,体现了其封闭性,故答案选择 D项。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 项错误;C 项与题意不符;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特点。20. 西方者认为,公元前 6-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公元前 6-公元前 3世
22、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立、百家争鸣,故 D正确。崇儒尚佛、兼收并蓄,属于唐朝,故 A排除。以法为教、焚书坑儒,11属于秦朝,故 B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西汉,故 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名师点睛】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
23、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21.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个时代A. 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B. 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C. 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D. 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 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这一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说明社会制度正在发生变革。 “这个时期上承
24、中世纪,下启近代”是在 13-14世纪。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只有文艺复兴运动,故选 C。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故 A项错误;“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是宗教改革时期,故 B项错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故 C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古希腊时期,故 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含义22. 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12B. 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C. 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D. 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蒙娜丽莎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吉安市 新干县 第二 中学 2016 _2017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段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