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上饶县中学 2019 届高二上学期第八周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 40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分。 )1.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答案】C【解析】据材料“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地方豪强割据一方,敢于对抗中央,故 A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提出,不是东汉末年,故 B项错误;随着董
2、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 C 项正确;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入世,关注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与权臣豪强不敢称帝的现象无关,故 D项错误。2.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A. 老子和苏
3、格拉底B. 孔子和柏拉图C.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D. 韩非和柏拉图【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柏拉图都认同社会等级制度的合理性,重视知识分子治国,重视道德的力量。孔子认为只有用道德的力量,才能使社会重新回到和谐的关系中,提- 2 -出了著名的“仁”学来挽救世道人心。柏拉图写下了理想国一书,并提出了著名的“正义论” 。故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孔子和柏拉图,故 B选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故两者主张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A选项错误;孟子也没有强调道德的作用和认同社会等级制度,故 C选项错误;韩非属于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无关,故 D选项错误。故选
4、B。3.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 “治大国如烹小鲜”C.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答案】A【解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法家的思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思想,故 A项正确;“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老子的观点,故 B项错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儒家的思想,故 C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是墨家的观点,故 D项错误。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5、 ”此观点应属于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体现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故 A项正确;儒家主张仁政、民本、有为,故 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墨家主张尚贤、节用,故 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法家主张法治,故 D项错误。5.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下列表述与“和谐”思想无关的是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 -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
6、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和谐,故 A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法家思想,体现不出和谐思想,故 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B项。【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6.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7、 ”由此可知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可以排除 A选项,并看出韩非子中含有一定的民本思想,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C 选项错误,法家主张的就是变法图强;D 选项错误,法家不是不重变革,而是要精简变革。7.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A. 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B. 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 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D. 以个人判
8、断为标准【答案】D【解析】- 4 -本题主要考查智者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学者均以个人判断为标准,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而非古希腊学者的思想,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属于政治态度,而政治态度是不尽相同的,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古希腊的学者均强调公民政治而非平民政治,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名师点睛】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
9、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8.“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字宙本质的倾向,使哲学研究变得更有意义,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 对道德价值砚有较高追求B. 提出理性高于一切的观点C. 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D. 认为知识与美德同样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字宙本质的倾向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说明苏格拉底把哲学研究的重点由探讨宇宙扩展到探讨社会生活中,即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故 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道德价值观,故 A项错误; 理性高于
10、一切和材料无关,故 B项错误;知识与美德同样重要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项错误。9.今年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 400周年,二人都可算作 16、17 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 ”对房龙的评价,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B. 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D.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5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
11、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说明莎士比亚挖掘了人类的内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故 D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故 A项错误;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项错误;C 项和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 ,该信息体现了人文精神,由此排除即可。10.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 年) ,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
12、史诗 ,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尼古拉五世积极倡导文艺复兴运动B. 教皇企图借文艺复兴来维护统治C. 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 这些作品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答案】B【解析】“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 ,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表明教皇企图借文艺复兴来维护统治,B正确;A D材料未体现,排除;C 中“普遍接受”太绝对,排除。11.下图是为了纪念宗教改革开始 100周年而印制的宣传画。传统上将马丁
13、路德把“95 条论纲”钉在德国维滕贝格教堂门上视为宗教改革的开始路德出现在画面的左侧,他的鹅毛笔被夸大到戳掉了教皇头上的冠冕。与天主教不同,新教徒没有可依从的首脑,所以他们利用新兴的印刷术来进行宣传。这一宣传画- 6 -反映了宗教改革打破对教会、教皇的迷信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体现出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是宗教改革对欧洲影响深远的证明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画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基督教统治的愿望而非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此宣传画能够体现宗教改革对欧洲影响深远,凡含不含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含,不符合题意,排
14、除;选项 B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不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分清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不同,例如,本题考查的是宗教改革而资产阶级摆脱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却是启蒙运动,就可以直接排除含启蒙运动的选项。12.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A. - 7 -B. C. D. 【答案】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题干中的时间是“唐代” 。
15、活字印刷术士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所有带的选项都不正确,即 ABD三项均排除,只有 C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C。13.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A. 科学研究注重总结B. 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 科技指导农业生产D. 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答案】D【解析】曹魏刘徽有总结,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没有总结,故排除 A。 仅凭两项成就不能说明科学研究中心南移,故排除 B。 题干没有涉及农业方面知识,故排除 C。 题干体现的是有关
16、数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没直接联系,故 D正确。 故选D。14.“19世纪时的中国天文学担负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社稷重担。欧洲人惊呼:天文学家这在我们有高度教养的西方人的眼中是种最无用的小人,在东方国度竟被放在部长和国务卿一级的职位上,这该是多么可怕的野蛮”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天象观测为依据注重历法推算中国天文学服务于政事、农事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地球中心说在当时的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19 世纪西方天文学体系独立,学者多为修士祭司。A. B. - 8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19世纪时期的中国对天文学的需
17、求仍比西方更为积极,主要在于中国的天文学更多的侧重点在于历法推算,所以正确;而历法主要服务于政事以及农时,实用性更强。所以正确;19 世纪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近代科学的发展地球中心说的统治地位已经被打破,所以错误;随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天文学的研究者主要为科学家而不是修士祭司,所以错误。根据答案选项可知 A项正确。1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是A. 象形文字的起源B. 出现在龟甲背上的刻画符号C. 字母文字的起源D. 目前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故 D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18、的文字,不是符合,故 B项错误;象形文字的起源不是甲骨文,故 A项错误;甲骨文是汉字,不是字母文字,故 C项错误。16.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 、 “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 ;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 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 北魏时期社会状况C.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 唐朝国家统一强大【答案】C【解析】北魏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 、 “杀戒”等内容;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唐统治者实行开放的经济文化政策,所以唐代壁画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因此材料中的
19、变化体现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故答案为 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项。17.全球通史中:“到 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己在历史上首次发展- 9 -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个原因在于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 交通工具的落后是欧亚贸易的主要障碍B. 欧洲的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C. 欧洲人更喜爱美洲或东欧的物品D. 亚洲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由“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 ,欧洲与南北美洲的贸易超过欧洲与
20、亚洲的贸易,说明欧亚贸易的主要障碍不是交通工具的落后,排除 A;由“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 “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说明欧洲生产能力与亚洲相比尚不具备优势,故 B正确;C 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D 不符合材料提到的两个原因,排除 D。【名师点睛】贸易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说明欧洲商品在亚洲市场没有优势,说明欧洲的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18.如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工业 10 到工业 40,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 市场的全球化依存度正日益加深B. 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放弃重工业C. 知识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版本升级D. 工业化版本的升级速
21、度不断加快- 10 -【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业 1.0到工业 4.0,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快版本结构不断升级,故 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生产领域的革命,而市场全球化是从新航路开辟后就出现,工业革命是 18世纪中期才开始,故 A项排除;西方发达国家,不是放弃重工业,而是实现了工业结构的调整,转移了重工业的生产地区,故 B项排除;知识经济推进工业化版本升级主要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出来,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不明显,故 C项排除。19.爱迪生告诫助手:“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 ”历史学家哈罗德埃文斯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他
22、清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否则他发明的电灯泡就纯粹是个新玩意儿而已。埃文斯旨在强调A. 没有创新的发明只不过是一种消遣B. 创意转变为商业现实的重要性C. 科技创新的时代到来D. 爱迪生发明了实用电灯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他发明的电灯泡”与“没有创新”不符,故 A项错误;“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可以看出经济实用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商业需求,故 B项正确;爱迪生一个的发明不能说明科技创新的时代到来,故 C项错误;哈罗德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他清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
23、电气系统之中” ,可见更强调爱迪生能把成果转换成商业现实,故 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0.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 ”材料旨在说明A. 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B. 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11 -D. 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
24、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答案】B【解析】材料将罗斯福新政干预的失败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干预成功的一个背景,A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主要的意思是科技革命,产生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成功典范,所以材料要强调的是科技革命,推动了干预机制真正走向成功,故 B正确;C 不是对材料全面的理解,排除材料中强调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发生变化,但没有强调变化程度,D 表述不准确,排除。21.“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 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 社会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饶县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八 半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