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点 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考向一 一词多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 2018 年高考浙江卷第 14 题。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
2、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 2018 年高考课标全国 I 卷、课标全国 II 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考向一 一词多义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3、修:编纂,编写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担忧,忧虑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确实,的确D数罟不入洿池 数:很多【答案】D【 解 析 】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D 项,数(c):形容词,密,与“疏”相对。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来歙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更始 败,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以衣之,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尝与隗嚣相遇长安。其人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 ”帝
4、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 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 ”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馀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
5、因保其城。嚣大惊,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明年,攻拔落门,隗嚣支党周宗、赵恢及天水属县皆降。初王莽世,羌虏多背叛,而隗嚣招怀其酋豪,遂得为用。及嚣亡后,五溪、先零诸种数为寇掠,皆营堑自守,州郡不能讨。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刘尚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馀头,谷数十万斛。又击破襄武贼傅栗卿等。十一年,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
6、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邪!”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绝。帝闻大惊,使太中大夫赠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注】更始:更始帝刘玄。冘豫:同“犹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然之 然:认为正确 B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发:拆掉,毁坏C使刺客刺歙,未殊 殊:死3D延见歙,因伏悲哀 伏:隐藏【答案】D名师点睛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
7、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如第 2 题中的“发” “殊”都是根据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确定其意思的。2语法检验法。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3相似比较法。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
8、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考向二 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答案】C4【 解 析 】 本题考查通假字。A 项, “冯”通“凭” ,乘。B 项, “蚤”通“早” 。D 项, “唱”通“倡” ,倡导。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论衡幸偶篇王 充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
9、。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伪,赏信者偶,罚疑不偶也。 孔子门徒七十有余,颜回蚤夭。孔子曰:“不幸短命死矣!”短命称不幸,则知长命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服圣贤之道,讲仁义之业,宜蒙福佑。伯牛有疾,亦复颜回之类,俱不幸也。蝼蚁行于地,人举足而涉之。足所履,蝼蚁荏笮死;足所不蹈,全活不伤。火燔野草,车轹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夫足所不蹈,火所不及,未必善也,举火行有适然也。由是以论,痈疽之发,亦一实也。气结阏积,聚为痈。溃为疽创,流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营卫之行,遇不通也。蜘蛛结网,蜚虫过之,
10、或脱或获;猎者张罗,百兽群扰,或得或失。渔者罾江河之鱼,或存或亡。或奸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灾气加人,亦此类也。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则夫顺道而触者,为不幸矣。立岩墙之下,为坏所压;蹈坼岸之上,为崩所坠,轻遇无端,故为不幸。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左右曰:“久矣。 ”孔子曰:“恶其久也。”孔子戒慎已甚,如过遭坏,可谓不幸也。故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又曰:“君子处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 佞幸之徒,闳孺、籍孺之辈,无德薄才,以色称媚,不宜爱而受庞,不当亲而得附,非道理之宜。故太
11、史公为之作传,邪人反道而受恩宠,与此同科,故合其名谓之佞幸 。无德受恩,无过遇祸,同一实也。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并为人,或贵或贱,或贫或富。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仆。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原文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日被霜,蔽者不伤 被:遭受B颜回蚤夭 蚤:通“早” ,早早地C孔子过之,趋而疾行 趋:趋向D无德薄才,以色称媚 薄:少 【答案】C【 解 析 】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其中涉及通假字。A 项,由后面的“蔽者不伤”可推知,5“被”解释为“遭受”正确。B 项, “蚤”解释为“跳蚤”肯定讲不通,联系鸿门
12、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再结合下文孔子说的“不幸短命死矣!”可知,这里的“蚤”是“早”的通假字,指的是时间,译为“早早地” 。C 项, “趋”如果解释为“趋向”则与“而疾行”在逻辑上讲不通,从语境上来看,这里的“趋”应解释为“礼貌性的小步快走” 。D 项中的“薄”与“无”位置相同,语法功能相同,在意义上也是相近的,故解释为“少”正确。技巧点拨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是能准确找出通假字,那么怎样才能又准又快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呢?1按通假字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这个时候
13、,就要朝着它的形似字或者同音字的方向去思考,这样就能找出该通假字的本字,从而做出正确的解释。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该通假字的本字的词性可能与前后成分的搭配非常得当。如第 2 题 B 项中的“蚤”解释为“跳蚤”时不可用来修饰动词“夭” ,只有它的同音字“早”才能修饰“夭” ,表示“夭”的时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公孙弘传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
14、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考点 21 理解 常见 文言 实词 文中 含义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