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课件.ppt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2018年3月浙江十校模拟卷)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从直辕犁到曲辕犁A. B. C. D.,解析 根据所学,西汉时期发明了曲柄锄和耧车,故正确;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错误;根据所学,东汉时期耕作技术由耦犁(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转变,故正确;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A. B. C. D.,解
2、析 便民图纂是中国明代反映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鼓风装置,二牛抬杠是西汉时出现的犁耕技术。所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答案 C,3.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意在强调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这也是材料的主
3、旨,选D项符合题意,正确;历史记述的正误不一定需要考古发现佐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出现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石犁而非铁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 D,考点2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4.(2017年9月宁波十校模拟)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郑国渠 “井渠” 都江堰 白渠A. B. C. D.解析 郑国渠是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修建,沟通了泾水与洛水,流入关中平原,时间不符,故错误;“井渠”,即汉代龙首渠,是关中平原洛惠渠的
4、前身,故正确;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灌溉成都平原,故错误;白渠建于汉武帝时期,沟通泾渭,惠及关中平原,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 D,5.(2018年3月绍兴适应卷)“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是某史书对中国古代一灌溉工具的记载。这一灌溉工具指的是( ),解析 从材料可知该灌溉工具使用水力,排除A和C;B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选D。 答案 D,考点3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6.(2018年1月台州高三期末)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
5、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 )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对于铁器和耕牛的管理体制严格,但属于正常的管理程度,不能反映出秦律是严苛残暴的,故A项错误;铁器和耕牛管理完善便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对耕牛的管理不能促进冶金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铁农具和耕牛的严格管理,不能反映出秦代铁犁牛耕已经普及,故D项错误。 答案 B,7.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豫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展,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
6、,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了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 )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B.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解析 结合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促使土地所有更加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而非农产品商品化,故B项错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在于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错误;由材料“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了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可知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现象,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劳动力充足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故D项正确。 答案
7、 D,8.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如“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子持杈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解析 材料体现女性在家庭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出现是土地私有化的表现,无法遏制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故D项错误。答案 B,考点4 (加试)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9
8、(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解析 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公有,天子分封土地于诸侯,诸侯对土地拥有再分封的权力,并且世代世袭,实质是一种贵族私有制,故A项正确;“专地”出自公羊传桓公元年,谓擅自处置领地或为割据,公田为国家所有,土地实际为诸侯贵族占有,B、C两项错误;井田制下地权相分离,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10.为了解决土地兼并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如恢复“井田制”
9、、抑制兼并等主张。下层民众在斗争中也提出了“均”、“平”之类的思想,如唐末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宋朝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等。到了近代,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也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这种现象反映了( )A.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B.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C.土地公有、平均分配是巩固政权的必然要求D.土地公有、平均分配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解析 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土地私有制适应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下层民众,及近代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均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中国 农业经济 手工业 经济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5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