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潜心诗歌创作,不避流俗,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可谓领风气之先。学习本文,要了解黄遵宪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是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其著作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人境庐诗草分十一卷,收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8651902)写的648首诗歌。“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自序是作者为自己的
2、诗集写的序言,文中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做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作者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新课助读,自主梳
3、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辨用法,4.明句式 后以奔走四方 省略句 今之世异于古 介词结构后置句 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定语后置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点评: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对诗歌的“笃好深嗜”,介绍了成书之由。随后,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认为时代变迁,作者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诗歌创作也
4、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容,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的主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点评:这一部分,作者具体介绍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诗境”,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创作有新内容的诗歌应该注意的表达要求。其理想“诗境”包括四点: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二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实主要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提出了创新。作者认为“比兴”是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但“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却表现出重视“神理”而不拘于形式的创新精神;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十 单元 人文 心声 103 人境庐诗草 自序 课件 新人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