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二 2 题)(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2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2 题)(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
2、关系(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 3 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3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 1 题)(A)甲跳楼自杀,砸死行人乙。这属于低概率事件,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无因果关系(B)集资诈骗案中,如出资人有明显的贪利动机,就不能认定非法集资行为与资金被骗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C)甲驾车将乙撞死后逃逸,第三人丙拿走乙包中
3、贵重财物。甲的肇事行为与乙的财产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D)司法解释规定,虽交通肇事重伤 3 人以上但负事故次要责任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这说明即使有条件关系,也不一定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4 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 6 题)(A)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甲违规将行人丙撞成轻伤,丙昏倒在路中央,甲驾车逃窜。1 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
4、没有因果关系(D)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5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 年卷二 5 题)(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6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 3 题)(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
5、,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7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10 年卷二 3 题)(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
6、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8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二 4 题)(A)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 的范围,与紧急避险中的“ 危险”相同(B)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危险是否“正在发生”的认定相同(C)对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与紧急避险中避险行为“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同(D)若正当防卫需具有防卫意图,则紧急避险也须具有避险意图9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6 题)(A)为保护国家利益实施的防卫行为
7、,只有当防卫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时,才成立正当防卫(B)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导致该财物被毁坏的,对不法侵害人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C)为摆脱合法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的,考虑到人性弱点,可认定为紧急避险(D)为保护个人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也可通过损害公共利益的方法进行紧急避险10 鱼塘边工厂仓库着火,甲用水泵从乙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 2 万元的鱼苗死亡。仓库中价值 2 万元的商品因灭火及时未被烧毁。甲承认仓库边还有其他几家鱼塘,为报复才从乙的鱼塘抽水。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 4 题)(A)甲出于报复动机损害乙的财产,缺乏避
8、险意图(B)甲从乙的鱼塘抽水,是不得已采取的避险行为(C)甲未能保全更大的权益,不符合避险限度要件(D)对 2 万元鱼苗的死亡,甲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11 甲深夜盗窃 5 万元财物,在离现场 1 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 5000 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 8 题)(A)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D)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12 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
9、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 7 题)(A)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D)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13 关于正当防卫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 7 题)(A)甲将罪犯顾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车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顾某头部,到派出所时发现其已窒息死亡。甲成立正当防卫(B)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 车并行时摩托车撞到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乙不成立正当防卫(C)丙
10、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 6000 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丙成立正当防卫(D)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丁成立正当防卫14 乙基于强奸故意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甲出于义愤对乙进行攻击,客观上阻止了乙的强奸行为。观点: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认识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认识,即只要求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意志,即只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正当防卫既需要有防卫认识,也需要有防卫意志结论:a甲成立正当防卫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选项?(2011 年卷二 7 题)(A)观点观点 与 a 结论对应;观点观点与
11、b 结论对应(B)观点 观点与 a 结论对应;观点观点与 b 结论对应(C)观点 观点与 a 结论对应;观点观点与 b 结论对应(D)观点观点 与 a 结论对应;观点观点与 b 结论对应15 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要排除犯罪的成立,至少符合下列 4 个条件:(2011 年卷二 8 题)被害人对被侵害的 具有处分权限被害人对所承诺的 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承诺出于被害人的 意志被害人必须有 的承诺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A)法益事项现实真实(B)事项 法益现实真实(C)事项 法益真实现实(D)法益事项真实现实16 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吴某的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
12、能打死乙。设定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 5 题)(A)如吴某一枪没有打中甲和乙,子弹从甲与乙的中间穿过,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B)如吴某一枪打中了甲,致甲死亡,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数罪并罚(C)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死亡、乙重伤,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仅成立故意伤害罪(D)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乙死亡,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实行数罪并罚17 警察带着警犬(价值 3 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
13、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 年卷二3 题)(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18 2010 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 5 万元,丙以 3 万元买下。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 5000 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 年卷二 6 题)(A)甲断定玉坠为不值钱的
14、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据,对 “数额较大”没有认识,缺乏盗窃犯罪故意,不构成盗窃罪(B)甲将所盗玉坠卖给丙,具有可罚性,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C)不应追究甲盗窃玉坠的刑事责任,但应追究甲诈骗丙的刑事责任(D)甲诈骗丙的诈骗数额为 5 万元,其中 3 万元既遂, 2 万元未遂19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2012 年卷二 5 题 )(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20 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
15、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院就医时死亡。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 6 题)(A)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21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 5 题)(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B)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C)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
16、到卖淫的是幼女(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2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二 52 题)(A)甲以杀人故意用铁棒将刘某打昏后,以为刘某已死亡,为隐藏尸体将刘某埋入雪沟,致其被冻死。甲的前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B)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李某被随后驶过的多辆汽车辗轧,但不能查明是哪辆车造成李某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C)丙
17、将海洛因送给 13 周岁的王某吸食,造成王某吸毒过量身亡。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D)丁以杀害故意开车撞向周某,周某为避免被撞跳入河中,不幸溺亡。丁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23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 53 题)(A)甲驾车经过十字路口右拐时,被行人乙扔出的烟头击中面部,导致车辆失控撞死丙。只要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就应当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B)甲强奸乙后,威胁不得报警,否则杀害乙。乙报警后担心被甲杀害,便自杀身亡。如无甲的威胁乙就不会自杀,故甲的威胁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C)甲夜晚驾车经过无照明路段时,不小心撞倒丙后
18、继续前行,随后的乙未注意,驾车从丙身上轧过。即使不能证明是甲直接轧死丙,也必须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D)甲、乙等人因琐事与丙发生争执,进而在电梯口相互厮打,电梯门受外力挤压变形开启,致丙掉入电梯通道内摔死。虽然介入了电梯门非正常开启这一因素,也应肯定甲、乙等人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24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 52 题)(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
19、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25 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观点:正当防卫针对的 “不法侵害 ”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正当防卫针对的 “不法侵害 ”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正当防卫针对的 “不法侵害 ”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正当防卫针
20、对的 “不法侵害 ”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结论:a甲成立正当防卫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2014 年卷二 52 题)(A)观点与 a 结论对应;观点与 b 结论对应(B)观点 与 a 结论对应;观点 与 b 结论对应(C)观点 与 a 结论对应;观点 与 b 结论对应(D)观点与 a 结论对应;观点与 b 结论对应26 关于犯罪故意、过失与认识错误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3 年卷二53 题)(A)甲、乙是马戏团演员,甲表演飞刀精准,从未出错。某日甲表演时,乙突然移动身体位置,飞刀掷进乙胸部致其死亡。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B
21、)甲、乙在路边争执,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过车辆轧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 )罪(C)甲见楼下没人,将家中一块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楼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D)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实上却拿了铁锤砸死乙。甲的错误属于方法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27 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2012 年卷二 52 题)(A)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B)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C)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D)邻居看见 6 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
22、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危害结果。A 项:并非所有的犯罪均为结果犯,如行为犯、危险犯不以特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故 A 项错误。B 项:抽象危险犯是危险犯的一种,同样不要求具有特定的危害结果。故 B 项错误。C 项:抢劫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故 C 项正确。D 项:成立结果加重犯,要求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加重结果,而加重结果应当归属于基本犯罪行为,而且与基本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直
23、接因果关系。本项中诈骗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另外,对于结果加重犯,刑法均明文规定加重其法定刑,而诈骗罪并无此规定。故 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A 项:依照客观归责理论,当风险归第三人时,不可归责于第一行为人。甲的重伤行为属于故意伤害罪的行为构成,甲在客观上也只是为故意伤害罪的行为承担责任,不会为他人的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即使他人利用了甲故意伤害的结果。故 A 选项错误。B 项:李某跳江,并不是被害人在面对多个选择时有意选择对自己而言相对不利的选项,即并非被害人故意自危从而不得归责于第一行为人的情况。李某是被追杀行为逼迫,无
24、奈之下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更有存活机会的一种方式。被害人故意自危可以隔断因果关系,被害人没有故意自危时不能隔断因果关系。故 B 选项错误。C 项:风险归职业承担者管控时,不可归责于第一行为人。石某的死亡是由交警的指挥不当造成,由交警承担责任,不由醉驾的丙承担责任。故 C 选项正确。D:被害人在行为人的作用力下行为,同时由于过失而造成的结果,不阻断第一行为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 D 选项错误。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在现代刑法学上,因果关系的判断首先是根据来自于科学界的标准条件关系,然后是根据客观归责理论排除那些对于刑法不重要的因果关系。A 项:甲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