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建立地球球体的空间概念和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意识。四、重点难点重点: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难点: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新课导入 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颗行星,它和另外七颗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经历了
2、很长的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教学过程自主学(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1.地球怎样自转?答案:围绕地轴旋转。2习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极点是什么?答案: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点。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答案:一天,约 24 小时(每小时转 15)。4.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答案: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合作探究探究活动 地球的自转(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1.昼夜更替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
3、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2.怎样区分晨线和昏线?答案: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3.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板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沫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时间 早晨 正午 晚上影长(厘米)教 课 本节我们认识了地球的一种运动形式自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太阳的东升西落了解3堂小结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认识了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间差异现象,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进行
4、了科学的探索,使我们了解科学探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时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运 动 方式 :绕轴 旋 转方向 :自西向 东周期 :一天 (约 24小 时 )产 生的地理 现 象 :昼夜更替、 时间 差异等 学过程当堂检测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D )A.365 天 B.30 天 C.三个月 D.24 小时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C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变化 C.昼夜更替 D.昼夜现象3.地球自转时( C )A.以一年为周期 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C.总是自西向东转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4.地球上有昼夜更替
5、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 B )A.是个球体 B.不透明且有自转运动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 D.本身不发光5.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C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哥白尼 D.布鲁诺第 2 课时 地球的公转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使学生理解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 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上册 12 地球 运动 教学 设计 新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