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2.2气温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2.2气温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2.2气温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气温【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大气受热过程与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二气温1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气温的分布规律(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日变化一般,日气
2、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时间变化 年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 1 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海陆间北半球 1 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 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内陆地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空间变化水平分布沿海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
3、较低3(3)影响气温的因素及分析方法2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1)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 1415 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 时;冬季则在 1314 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
4、(山峰);晴天阴天;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气温日较差具体分析: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因为低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较大。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大尺度的地形区,则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4(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5、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
6、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
7、,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4)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 7 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 1 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 8 月为最高,2 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气温年较差具体分析: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
8、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大.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5(5)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 6,上海(31N)为 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 4050。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
9、,气温年较差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 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 2060。此外,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地形 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3. 气温的空间分布(1)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水平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海拔每上升 1 000 米,气温降低 6(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年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 7 月还是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
10、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1 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6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比海洋热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如上图)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地形(地势高低)同纬度地带 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暖流经过气温升高洋流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 0C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
11、;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受冬季风影响大)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夏季,等温线稀疏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温馨提示】 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 20N30N 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 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7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 3767 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22 气温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