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9概括回答、简述史实类非选择题.doc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9概括回答、简述史实类非选择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9概括回答、简述史实类非选择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训练 9 概括回答、简述史实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 21 个州,有 20 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 150 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 1/2 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 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 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
2、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人就把中国视作廉价劳动力的无尽源泉。1845 年左右以后,厦门、汕头建立起输出苦力的网络,送往美洲,主要是秘鲁的银矿与古巴的甘蔗园。19 世纪中叶,苦难的民众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先是出发前被关进棚屋,之后被堆叠在船舱,许多人死于途中。然而这种刺激起来的或是自发的移民浪潮却引起美国工会的敌视,种族仇恨高涨起来。山东与黄河下游的中国农民也纷纷迁至东北定居下来,东北人口由 1910 年的
3、1 500 万增至 1940 年的 4 400 万,同时,广州人、客家人、福建人大批迁往东南亚的法属、英属、荷属殖民地,两者构成了 20 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口迁移现象。据法谢和耐著中国社会史整理(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人口迁徙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2认识。答案 (1)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裹挟人数比例高);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影响:开创了民族文化交融的良好时代氛围,营造了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观和兼
4、收并蓄的文化观;人口的大量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和发展,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为隋唐经济繁荣奠定基础;民族文化交融催生了制度创新,如均田制等,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2)变化:向东北或向海外迁徙;西方列强组织与民间自发迁徙并存;主要是下层平民和留学生;受到虐待或歧视。认识: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带有殖民性质;有利于加强中国内地与边疆及世界的联系,促进迁入地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
5、 5%。1902 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 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 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 3.1 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 1.558 银元)。而入超达 2 840 万海关两。进入 20 世纪,资本主
6、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 19241927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 19291934 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 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 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 30 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 1936 年仅有
7、 10.5 亿余海关两。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及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答案 (1)特征:关税主权丧失且税率不断降低;对外贸易由外国洋行垄断;中国逐渐出现入超;半殖民地色彩严重。原因:列强侵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民族工业不发达;自然经济逐渐瓦解。3(2)评述:由于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推动和国民政府的努力,关税基本实现自主,提高了进口税率,增加了关税收入;华商和中国政府参与对外贸易,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列强之间的矛盾,使日本侵华加剧,在与中国贸易中,日本份额加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优选 题型 分类 训练 概括 回答 简述 史实 选择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