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增分策略第一篇命题区间二化学反应与常见反应类型学案.doc
《2019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增分策略第一篇命题区间二化学反应与常见反应类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增分策略第一篇命题区间二化学反应与常见反应类型学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命题区间二 化学反应与常见反应类型角度一 正确理解表示物质及变化的概念1准确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项目 混合物 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 一种物质组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由一种分子构成区别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分 离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简 单 混 合实例 漂白粉、合金、高分子化合物 CuSO45H2O、冰水混合物2.正确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SiO 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2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33化学反应“5 种”分类方法化学反应Error!4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发生化学反应时旧化学键断裂
3、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不相同,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E 反 E2,反应吸收能量; E 反 E 生 或 E1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判断反应能否进行:由强制弱。判断竞争反应的顺序:强者优先。(2)价态规律判断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高价氧,低价还。判断“歧化”反应、 “归中”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只靠拢,不交叉” 。(3)守恒规律计算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的价态。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题组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辨析1(2017北京,8)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4、9A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C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 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答案 B解析 A 项,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 2CO22Na 2O2=O22Na 2CO3,CO 2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B 项,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发生反应2KBrCl 2=2KClBr 2,Cl 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符合题意;C 项,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烯被氧化;D 项,氨气使 AlCl3溶液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化合价没有改变。2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Fe2O33CO 2Fe= =
5、 = = =高 温 3CO 2 Fe2O32Al 2Fe= = = = =高 温 Al 2O3均为铁元素被还原的置换反应BFe(OH)2Fe(OH) 3 NaNa 2O2均为金属元素被氧化的化合反应CCl22Br =2Cl Br 2 ZnCu 2 =Zn2 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2Na2O22H 2O=4NaOHO 2Cl2H 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B解析 A 项,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化合物和另外一种单质的反应,因而 Fe2O3与 CO 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B 项,两个反应分别是 4Fe(OH)2O 22H 2O=4Fe(
6、OH)3,2NaO 2 Na2O2,正确;C 项,Zn 与 Cu2 的反应中,= = = = =点 燃 Zn 单质被氧化;D 项,在两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3(2018河南濮阳三模)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10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B生成 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过程中 O2作催化剂答案 A解析 A 项,可以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甲醛中碳的化合价为 0,乙醛中碳的平均化合价为1,丙烯中碳的平均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可从有机物分子组成的
7、角度去分析,有机反应中把加氧去氢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丙烯转化为甲醛和乙醛都加入了氧原子,因而发生了氧化反应;B 项,根据示意图可知 O2O 3,化合价没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 项,NO 转化为 NO2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整个反应过程是消耗 O2,O 2作氧化剂。题组二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4下列有关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 CO2中,Mg 燃烧生成 MgO 和 C,Mg 的还原性强于 C 的还原性B适量的 Cl2通入 FeI2溶液中可发生反应:3Cl 26FeI 2=2FeCl34FeI 3C将少量溴水加入 KI 溶液中,再加入 CCl
8、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验证 Br2的氧化性强于 I2D一定量氯气通入 30 mL 10.00 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后形成NaCl、NaClO、NaClO 3共存的溶液,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n mol,则 0.15 n0.25答案 B解析 A 项,CO 2是氧化剂,Mg 是还原剂,C 是还原产物,正确;B 项,I 的还原性比 Fe2 的强,应先氧化 I ,错误;C 项,符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正确;D 项,运用极端假设,只生成 NaCl、NaClO,转移电子数 0.15 mol,若只生成 NaCl、NaClO
9、3,则转移电子数为 0.25 mol,因而 D 正确。5CuSO 4溶液中加入过量 KI 溶液,产生白色 CuI 沉淀,溶液变棕色。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11过量 SO2,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 KI 溶液时,KI 被氧化,CuI 是还原产物B通入 SO2后,溶液变无色,体现 SO2的还原性C整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 2 I 2SO 2答案 C解析 由题目所给现象分析,CuSO 4与过量 K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KI= =2K2SO42CuII 2,通入 SO2后的反应为 SO2I 22H 2O=H2SO42HI
10、。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6衣服上不小心沾到了蓝色墨水,可以先涂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即可除去蓝墨水中的鞣酸亚铁,再用乙二酸的稀溶液擦洗,可以迅速除去过量的 KMn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H 2C2O4H CO 2Mn 2 H 2O(未配平)。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4A鞣酸亚铁和乙二酸都具有还原性B用已知浓度的 H2C2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不需要外加指示剂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52D若有 6 mol H 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 10 mol答案 C解析 酸性 KMnO4溶液呈紫色,当紫色消失时即可判断达到滴定终点,B 项正确;Mn
11、O 为 4氧化剂,MnO Mn2 ,H 2C2O4为还原剂,H 2C2O4 2C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 4 得 5e 失 2e 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5,C 项错误;反应2MnO 5H 2C2O46H =10CO22Mn 2 8H 2O 中,6 mol H 参加反应,转移 10 mol 电子, 4D 项正确。解答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一般思路(1)找出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分析其化合价的变化情况。(2)准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并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氧化剂氧化性(或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3)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先强后弱”的反应顺序。(4)灵活应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12、” “电荷守恒”进行简单计算。12角度三 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判断1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准则:看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否反应。其判断步骤:先看条件,后看反应。(1)先看条件题干条件一看准题干要求,需辨别的离子组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是“可能”还是“一定” 。二看准附加条件,如溶液的颜色,若为无色溶液,则 MnO 、Fe 3 、Cu 2 、Fe 2 等有色离 4子不能大量存在;溶液的酸、碱性;特定离子或分子的存在等。(2)后看反应所给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熟记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情况反应类型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沉淀 Ba2 与 CO 、SO
13、 、SO ;SiO 与 H 不能大量共存23 24 23 23生成气体 H 与 CO 、HCO 、S 2 、SO 等不能大量共存23 3 23复分解反应 生成弱电解质 H 与 OH 、ClO 、F 、CH 3COO 等不能大量共存氧化还原反应Fe3 能氧化 S2 、I 等;MnO 、ClO 在酸性、碱性、中性条 4件下都有强氧化性,能将 I 、Fe 2 、SO 等氧化23盐的双水解Al3 与 AlO 、HCO 、CO 、S 2 、HS 等水解彻底;Fe 3 2 3 23与 AlO 、HCO 、CO 等水解彻底,不能大量共存 2 3 23络合反应 Fe3 与 SCN ;Ag 与 NH3H2O(3
14、)“5 点”特别提醒澄清溶液不代表无色。含有大量 Fe3 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含有大量 NO 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3含有大量 AlO 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 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也可能大量共存。13如:NH 与 CH3COO 、CO ,Mg 2 与 HCO 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的情况,但 4 23 3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1)观察离子方程式中的符号是否正确、合理,如非可逆反应用“= =”,可逆反应用“ ”,气体符号为“” 、沉淀符号为“” 。(2)离子方程式中必须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有难溶于水的物质(
15、如 AgCl、BaSO 4等)、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等)、非电解质(如 SO2、CO 2等)、单质(如 O2等)。(3)离子方程式中的微溶物如 Ca(OH)2等有时用化学式表示,有时用离子符号表示。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则写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则写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4)注意酸式盐中酸式酸根离子的书写方式,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 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是 Na 和 HCO ,其中 HCO 不能写成 H 和 3 3CO ;而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必须拆写,如 NaHSO4在离子方程式中应该写23为 Na 、H 和 SO 。24
16、(5)注意灵活应用电荷守恒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题组一 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1(2017江苏,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 3 、Mg 2 、SCN 、Cl B. 110 12 的溶液中:K 、Na 、CO 、NOcH cOH 23 3C c(Fe2 )1 molL 1 的溶液中:K 、NH 、MnO 、SO 4 4 24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 、NH 、SO 、HCO 4 24 3答案 B解析 A 项,无色溶液中 Fe3 不能大量存在,且 Fe3 与 SCN 不能大量共存;B 项,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
17、能大量共存;C 项,Fe 2 与 Mn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 项, 4溶液呈酸性,HCO 不能大量存在。 3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14A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ClO 、S 2 、Na 、K B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的溶液:Na 、Al 3 、NO 、MnO 3 4C含有大量 NO 的溶液:NH 、Na 、SO 、Cl 3 4 24D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 )110 12 molL1 的溶液:K 、Mg 2 、SO 、NO24 3答案 C解析 A 项,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ClO 、S 2 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
18、能大量存在,错误;B 项,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由于存在 NO ,不能放出氢气,在碱性溶液中 Al3 不能大量存在,错误;C 项,含 3有大量 NO 的溶液中 NH 、Na 、SO 、Cl 之间不发生反应,正确;D 项,由水电离产 3 4 24生的 c(OH )110 12 molL1 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在碱性溶液中 Mg2 不能大量存在,错误。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NH 、Ba 2 、SO 、I 、S 2 。分别取样:用 pH 计测定, 4 24溶液显弱酸性;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Na BSO CBa
19、 2 DNH24 4答案 A解析 用 pH 计测得溶液显弱酸性,说明溶液中有 NH ,无 S2 ,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 4说明溶液中无 I ,则阴离子只能是 SO ,故 Ba2 不能存在,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Na ,A24项正确。题组二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4(2018江苏,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 Na2CO3溶液与 CaSO4固体反应:CO CaSO 4CaCO3SO23 24B酸化 NaIO3和 NaI 的混合溶液:I IO 6H =I23H 2O 3CKClO 碱性溶液与 Fe(OH)3反应:3ClO 2Fe(OH) 3=2FeO 3Cl 4H H 2O24D
20、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Cl2H 2= = = = =通 电 答案 A解析 B 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5I IO 6H =3I23H 2O;C 错:正确的离子方程 315式 应 为 2Fe(OH)3 3ClO 4OH =2FeO 3Cl 5H2O; D 错 : 正 确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应 为2 42Cl 2H 2O 2OH H 2Cl 2。= = = = =通 电 165(2017海南,6)能正确表达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用醋酸除去水垢:2H CaCO 3=Ca2 CO 2H 2OB硫化亚铁与浓硫酸混合加热:2H FeS= =H2SFe 2C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
21、液:2Al 3 3CO =Al2(CO3)323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 NO2:2NO 22OH =NO NO H 2O 3 2答案 D解析 A 项,CH 3COOH 不能拆开;B 项,浓 H2SO4不能拆开,且浓 H2SO4具有强氧化性;C 项,发生“双水解”反应,应生成 Al(OH)3和 CO2气体。6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强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将 Mn2 氧化成 MnO2:Mn 2 ClO H 2O=MnO2Cl 2H B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NO 4H =Ag NO2H 2O 3C向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l2:2Fe 2 2B
22、r 2Cl 2=2Fe3 Br 24Cl D用铁棒作阴极、碳棒作阳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2H 2O H2Cl 22OH = = = = =电 解 答案 D解析 在强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将 Mn2 氧化成 M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 ClO 2OH =MnO2Cl H 2O,A 项错误;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gNO 4H =3Ag NO2H 2O,B 项错误;向 FeBr2溶液 3中通入过量的 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 4Br 3Cl 2=2Fe3 2Br 26Cl ,C项错误;用铁棒作阴极、碳棒作阳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
2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 2H 2O H2Cl 22OH ,D 项正确。= = = = =电 解 角度四 无机物转化过程的综合考查1常见的转化关系总结(1) 满足此关系的有 Na、K、 Ca。(2)17。(3)化合物 A B C 酸,满足此条件的有 CH4、NH 3、H 2S。 O2 O2 H2O 2熟记下列变化过程的现象(1)氯气:新制氯水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滴加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遇湿润的淀粉-KI 试纸试纸变蓝;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2)溴(碘)水: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3)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二轮 选择题 策略 一篇 命题 区间 化学反应 常见 反应 类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