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化学实验第16讲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学案.doc
《2018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化学实验第16讲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化学实验第16讲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学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6 讲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3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5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1.客观题:主要依托实验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并对已设计的方案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作出判断。2主观题:将在综合实验设计题或工艺流程图题中,以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组成、结构与含量及其制备等为目的,考查原理、实验操作、有关的计算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考点一 物质制备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Z (课前)真 题 感 悟 hen
2、 tigan wu1(2016江苏)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 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 NaHCO3、干燥 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2A制备氨气 B制取 NaHCO3C分离 NaHCO3 D干燥 NaHCO3解析 A 项,制 NH3需要用 NH4Cl 固体和 Ca(OH)2固体加热进行反应,错误;B 项,CO2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错误;C 项,制得的 NaHCO3为固体,用过滤法分离,正确;D项,加热时 NaHCO3会分解,错误。2(2017全国)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C )实验 现象 结论A向 2
3、 mL 0.1 molL1 的 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 1 滴 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 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 NaI 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Fe 2 ,A 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 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 N
4、a2CO3和 C,说明 CO2具有氧化性,B 项正确;NH 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 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 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 NH4HCO3的酸碱性,C 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 A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 AgCl 析出,可证明 Ksp(AgI)I2 淀 粉 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备并探究 SO2的某些性质。【SO 2的制备】用亚硫酸钠与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备 SO2的装置图如上图(夹持仪器省略):(1)图中装置有一处错误是_集气瓶 C 中导管长短反了_;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 2SO4=Na2SO4H 2OSO 2 ;
5、D 的作用是_吸收尾气中的 SO2,防止污染环境_。【SO 2的性质】探究 SO2气体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7(2)装置中的现象是_有浅黄色沉淀生成_,说明 SO2具有_氧化_(填“氧化”或“还原”)性。装置中通入足量 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 5SO 22H 2O=3S4HSO 。 3(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 SO2,为了验证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中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 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方案二: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 KSCN 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方案一_,原因是_SO 2过量,SO
6、 2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_,写出解释该原因的离子方程式: 5SO 22MnO 2H 2O=5SO 2Mn 2 4H 。 4 24(4)SO2可以用来制备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可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也可用于纸浆漂白作脱氯剂等。实验室可通过 Na2S、Na 2CO3和 SO2共同反应来制取 Na2S2O3。写出如图所示装置中三颈烧瓶中反应制取 Na2S2O3的化学方程式: 2Na2SNa 2CO34SO 2=3Na2S2O3CO 2 。解析 (1)SO 2的密度大于空气,即错误在于集气瓶 C 中导管长短反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 2SO4=Na2SO4H 2OSO 2。SO
7、2是大气污染物,需要尾气处理,则 D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 SO2,防止污染环境。(2)SO2具有氧化性,能把硫化钠氧化为单质 S,装置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如果通入足量的 SO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 5SO 22H 2O=3S4HSO 。 3(3)如果 SO2过量,则 SO2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亚铁离子生成,所以方案一不合理,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SO22MnO 2H 2O=5SO 2Mn 2 4H 。 4 24(4)反应物是 Na2S、Na 2CO3和 SO2,生成物是硫代硫酸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 CO2生成,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SN
8、a 2CO34SO 2=3Na2S2O3CO 2。考点二 有机物制备与提纯实验方案设计Z (课前)真 题 感 悟 hen tigan wu1(2018青岛一模)正丁醇中混有少量正丁醛,设计如下提纯路线:8已知:正丁醇和正丁醛(CH 3CH2CH2CHO)常温为液体;CH 3CH2CH2CHONaHSO 3(饱和) CH 3CH2CH2CH(OH)SO3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操作(1)需要过滤装置B操作(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C操作(3)需要用到蒸发皿D操作(4)需要蒸馏装置2(2018全国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D )A B C D解析 A 是生
9、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 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 是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D 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3(2017江苏)实验化学1溴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沸点为 71 ,密度为 1.36 gcm3 。实验室制备少量 1溴丙烷的主要步骤如下:步骤 1:在仪器 A 中加入搅拌磁子、12 g 正丙醇及 20 mL 水,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 28 mL 浓 H2SO4;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加入 24 g NaBr。步骤 2:如图所示搭建实验装置,缓慢加热,直到无油状物馏出为止。步骤 3:将馏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9步骤 4:将分出的有机相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 12
10、 mL H2O、12 mL 5% Na2CO3溶液和12 mL H2O 洗涤,分液,得粗产品,进一步提纯得 1溴丙烷。(1)仪器 A 的名称是_蒸馏烧瓶_;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和_防止暴沸_。(2)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 2溴丙烷和_丙烯、正丙醚_。(3)步骤 2 中需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减少 1溴丙烷的挥发_。(4)步骤 2 中需缓慢加热使反应和蒸馏平稳进行,目的是_减少 HBr 挥发_。(5)步骤 4 中用 5% Na2CO3溶液洗涤有机相的操作:向分液漏斗中小心加入 12 mL 5% Na2CO3溶液,振荡,_将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排出气体_
11、,静置,分液。解析 本题考查 1溴丙烷的制备实验,涉及仪器的识别、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原理的分析。(1)仪器 A 为蒸馏烧瓶,搅拌磁子的作用是搅拌和防止暴沸。(2)反应物中的正丙醇可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也可能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正丙醚。(3)向接收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降低了接收瓶内的温度,减少了 1溴丙烷的挥发。(4)HBr 易挥发,故需缓慢加热。(5)振荡后,要排出分液漏斗中的气体。R (课堂)弱 点 突 破 uo dian tu po知能补漏1有机制备与分离提纯的思维流程:第 一 步明 确 实 验 目 的 通 过 分 析 合 成 目 标 产 物 的 有 机 反 应方 程 式
12、 确 定 反 应 原 理 。第 二 步确 定 实 验 步 骤 依 据 反 应 物 状 态 及 反 应 条 件 选 择 合 适的 反 应 容 器 , 并 控 制 合 适 的 反 应 温 度 。第 三 步设 计 除 杂 方 案 根 据 有 机 反 应 中 反 应 物 的 挥 发 性 及有 机 副 反 应 较 多 的 特 点 , 分 析 除 杂 步骤 、 试 剂 及 除 杂 装 置 。第 四 步产 品 产 率 计 算 利 用 有 机 反 应 方 程 式 及 关 系 式 , 结 合题 给 信 息 并 考 虑 损 耗 进 行 计 算 。2有机物制备实验中常用的仪器:(1)制备装置。10(2)蒸馏装置。3
13、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常用方法:方法 适用条件 实例 说明萃取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分离 CCl4和水等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蒸馏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较大分离酒精和水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4有机物制备的解题流程有机物的制备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的实验图,涉及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流程是: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通过分析合成目标产物的有机反应方程式确定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的特点(如可逆反应等),并分析可能发
14、生的副反应。第二步,确定实验装置。依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容器,并控制合适的反应温度。根据反应原理及装置特点,确定每个装置的作用。第三步,设计除杂方案。根据产品和杂质的性质差异(如溶解性、熔沸点、密度大小、物质的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法。根据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的挥发性及有机副反应较多的特点,分析除杂步骤、试剂及除杂装置。第四步,产品产率(纯度)计算。根据题目提供的反应原理和试剂的用量,利用有机反应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产品的理论产量,则产品产率为 100%。实 际 产 量理 论 产 量B (课后)备 考 验 证 i ko yn zhn1冬青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
15、示的装置制备冬青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所示:11产物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 溶解性冬青油 152 1.180 222.2 微溶于水实验步骤如下所示:向三颈瓶中加入 6.9 g (0.05 mol)水杨酸和 24 g (0.75 mo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6 mL 浓硫酸,摇匀。加入 2 粒沸石(或碎瓷片),装上仪器 a,在石棉网上保持温度在8595 ,回流 1.5 h。反应完毕,将烧瓶冷却,加入 50 mL 蒸馏水,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弃去水层,将有机层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 50 mL 5%碳酸氢钠溶液和 30 mL 水洗涤。将产物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
16、加入 0.5 g 无水氯化钙。最后将粗产品进行蒸馏,收集 221224 的馏分,其质量为 6.8 g。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催化剂、吸水剂_。(2)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球形冷凝管_,进水口为_(填“”或“”)。温度计的适宜规格为_(填代号)。50 100 300 (3)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除去水杨酸和硫酸_;用水洗涤时,产品在_下_(填“上”或“下”)层。(4)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_。(5)本次实验中冬青油的产率为_89.5%_。2(2017石家庄模拟)实验室制备 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CH3CH2OH CH2=CH2H 2O
17、 H2SO4浓 170CH2=CH2Br 2 BrCH 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 140 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12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 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密度/gcm3 0.79 2.2 0.71沸点/ 78.5 132 34.6熔点/ 130 9 116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 170 左右,其最主要的目的是_d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2)在装置 C 中应加入_c
18、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a水 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溴的颜色完全褪去_;(4)将 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下_层(填“上”或“下”);(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 Br2,最好用_b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洗涤除去;a水 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 d乙醇(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蒸馏_的方法除去;(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 D,其主要目的是_避免溴大量挥发_;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1,2二溴乙烷的熔点低,过度冷却会凝
19、固而堵塞导管_。解析 (2)根据题中提示,选碱来吸收酸性气体;(3)制备反应是溴与乙烯的反应,明显的现象是溴的颜色褪去;(4)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因而在下层;(5)溴在水中溶解度小,不能用水,碘化钠与溴反应生成碘会溶解在 1,2二溴乙烷中,不能用碘化钠13溶液除溴,乙醇与 1,2二溴乙烷混溶也不能用;(6)根据表中数据,乙醚沸点低,可通过蒸馏除去(不能用蒸发,乙醚不能散发到空气中,且蒸发会导致 1,2二溴乙烷挥发到空气中);(7)溴易挥发,冷却可减少挥发。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3(2018潍坊联考)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HONO 2 H 2O
20、H0 浓 硫 酸 50 60 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有关数据如表所示:物质 熔点/ 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苯 5.5 80 0.88 微溶于水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间二硝基苯 89 301 1.57 微溶于水浓硝酸 83 1.4 易溶于水浓硫酸 338 1.84 易溶于水实验步骤如下:取 100 mL 烧杯,用 20 mL 浓硫酸与 18 mL 浓硝酸配制混合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 B 中。把 18 mL(15.84 g)苯加入 A 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在 5060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将反应液
21、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 NaOH 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 CaCl2颗粒,静置片刻,弃去 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205210 馏分,得到纯硝基苯 18 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B 的名称是_分液漏斗_,装置 C 的作用是_冷凝回流_。(2)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不能,易发生酸液迸溅_。(3)为了使反应在 5060 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水浴加热_。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 A 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_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 NO2(或14硝酸)等杂质_。(4)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_洗去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实验 16 方案设计 评价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