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8 怀疑与学问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3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怀疑与学问请同学们思考, “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目 标 导 学 一 : 初 读 课 文 , 把 握 文 本 观 点1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2小组合作讨论。(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论点是如何
2、提出来的?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明确:第 6 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教学提示】“怀疑”不仅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二者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把握。作者的“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
3、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科学真理,态度要鲜明。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议论文的特点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2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明确:第 4 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又如:第 6 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
4、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明确: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又如:第 5 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再如:第 6 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
5、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明确:(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8 怀疑 学问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