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师说》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师说》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师说》知识讲解新人教版必修3.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师说学习目标1了解韩愈的相关知识;2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本人又屡称“昌黎韩愈”,故世称“韩昌黎”;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故朋友间又称他“韩十八”;他的最高官职是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他死后谥号“文”,故世又称“韩文公”。 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
2、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苏轼对他的评价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写作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3、,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 “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于“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字词汇总字音愚(y) 苌(chng) 聃(dn) 谀(y)郯(tn) 句读(du) 蟠(pn
4、) 经传(zhun)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 通“否”,不。词类活用21)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表示大众。
5、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7)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义:古人从师之道;今义:古代的道路。一词多义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道 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有“风尚”的意思)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惑 1)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3)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虚词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3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
7、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
8、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
9、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重点语句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4不拘于时。 学于余。 耻学于师。 不必贤于弟子。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被动句不拘于时。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本文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批判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把握重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与众不同。一个“必”字,说明韩愈自信力很强,一点也不犹豫。他认为自己言必有中,写出了他的精神特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10、也。说出了老师的三个核心使命,第一个层面是“传道”。“道”指的是文化传统、精神价值。老师构建了学生的精神价值,真正关心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第二层面是“受业”,讲授、传授学业。第三层面是“解惑”,老师有责任解学生的惑,这里的“惑”包括学生的学问之惑和人生之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话很有挑战性。在唐朝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很不容易的。唐朝社会的基本现状是:一个人可以说自己有惑,但不敢说比自己官大的人有惑,不敢说比自己学问大的人有惑,更不敢说皇帝有惑。一个“人”字,韩愈把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可以看出韩愈胆量之大,也更可贵。韩愈的话很有震撼力,可以说是真理,但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越
11、是真理,越不好说,越不敢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向年龄比自己大,闻道比自己早的人学习,很容易做到。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段话的前两句是客观存在的,但第三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社会上,很少有人能做到谦虚地向地位比自己低、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学习。韩愈能做到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样的话也只有韩愈能说出来。韩愈说,他看重的是真理、价值,不要说什么贵和贱,也就是说职务的高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12、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这段话中,韩愈批判了当时的人对“惑”的理解。他认为,文字上简单的问题不是惑,真正的惑是生命之困。老师应该做的是解释学生的生命之惑;而学生很多时候向老师问的是具体的知识,很少和老师探讨生命的困惑;最终造成“小学而大遗”,并且一直不“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韩愈意识到了,并表达了出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的话,可以看出韩愈是一个敢说、敢做、能坚持自己信仰的大家。语言的连贯、巧妙、准确,在韩愈的人格面前反而显得不重要了。写作特色1.下定义,作结论作者一开篇就
13、以一个明确的定义确定了老师的职责,由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层层衔接,一气贯通。2.对比论证第二段运用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作者批判了不从师的社会风尚,而作者的观点也不言自明了。3.引用论证,事例论证举出古人从师的例子,引用孔圣人的话,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更增强了说服力。知识迁移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知识 讲解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