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恒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诊断性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恒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诊断性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恒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诊断性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恒台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诊断性考试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 “风雨时” ,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2、。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 ,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 ,五谷丰登。所谓“风雨时节” ,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
3、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如果斩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成书于东汉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了“自粪”的概念,应与人工施肥不同,是指动植物死亡之后重新返回土壤。为新的生
4、命提供养分。这样的认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 农政全书记载,2人们在塘岸上设置羊圈,每天扫羊粪于塘中,以为草鱼的饲料,而草鱼的排泄物又可以饲养鲢鱼。 广东新语 湖雅等著作也记述了水塘上中下层鱼混养的方式,有的学者指出这是对水体的一种立体开发。对自然资源的一种综合利用。总之,我们在总结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时,不应当遗忘有关生态保护的思想和礼俗构成,因为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仅标志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成就,而且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与借鉴价值。(节选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5、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B. 汉代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与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是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C. 古人很早就发现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因而认为山林植被可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D. 东汉初期提出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思想的概念,使得中国古代的劳动者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从执政观念、山林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天人和谐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B. 文章以天人和谐为立论前提,引用
6、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来阐明观点,材料典型,很有说服力。C. 第二段引用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旨在阐述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根源。D. “自粪”及分层混养的生产方式是天人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对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认识的深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不强,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成熟就可能晚些。B. 在我国的各种文化遗存中,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意识都包裹着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C. 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保护的不仅是山林,还有山林中鸟兽昆虫,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思想。3D. 当前“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
7、古代生态保护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答案】1. A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B 项, “汉代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与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是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错误, “风雨时节” ,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而非“汉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文句,可看作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C 项, “古人很早就发现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因而认为山林植被可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错误,逻辑关系颠倒,
8、原文说“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 。D 项, “东汉初期提出使得中国古代的劳动者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原文是说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经典,而不是“东汉初期” ;“使得”强加因果。故选 A。【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C 项, “旨在阐述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根源”错误,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不是来论证生态保护意识
9、成熟的原因,而是用以阐述天人和谐的观念在朝廷施政方面的影响。故选 C。【3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 “各种文化遗存”有误,范围扩大, “都包裹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说法绝对化。故选 B。【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10、共 3 小题,15 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士兵与猎手戴 涛1944 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忽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兴奋地朝前追去今天清晨,当他走出兵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意外地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做生意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得到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得到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得到了他父亲。此时,他觉得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者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尽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
11、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无关。在另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天。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兴奋,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起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别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逐那些神秘莫测的虎爪印。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部队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突然,一种从未有过
12、的恐惧感向他袭来,莫非这些梅花印原本就是中国人设下的陷阱鄂伦春猎手尽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打猎对他来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这一次好像不同往常,奔走了三天,他竞一点也无法预料结局将会是怎样。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踉跄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放晴的天空下,阳光照耀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安宁,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竭的东北虎在嬉戏,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停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起家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
13、场景所震慑仅仅是一瞬间,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容易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美丽的爱情。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猎枪5“叭咕” ,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碎了天地间的宁静,下面那只东北虎的额头上顿时流出殷红的血,在阳光下,这血格外鲜艳,它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却又马上倒了下去,它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洁白的雪上留下一片鲜红,终于它又站了起来,纵身一跃,跳下山崖。另一只东北虎一声长啸,也跟随着一起跳下崖去。日本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枪摔落在雪地上。鄂伦春猎手呢,当他弄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便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将枪口指向了日本士兵。也许是听到了声响,日本士兵扭转头来张望
14、。鄂伦春猎手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庞,脸上流露出惊愕和惶惑,似乎还有一丝愧意。鄂伦春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凶残的侵略者联系起来,反而想起了自家常犯糊涂的小弟,他的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可仅仅只过了一瞬闻,猎手扣动了扳机“叭咕” ,又是一声刺耳的枪响,小兴安岭树枝上的雪花被震得簌簌下落,几只飞鸟惊惶地掠过阳光下的天空1984 年春,一位跛脚的日本老人从日本的北海道来到中国的小兴安岭,他特地来寻找一位鄂伦春猎手,说是要报恩。(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两排梅花脚印,同时引发了两个猎手的捕猎激情,但两人的动机却不相同,日本士兵是为了实现父亲的
15、遗愿为给父亲报仇雪恨,鄂伦春猎手则为生计着想。B. 日本士兵在饥饿劳累时,看到树木晃动,就像看到被扫射后的中国百姓。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日本士兵之前的罪恶行径,也表达除他的反省。C. 一只东北虎遭遇枪击后,两只虎先后跳下悬崖。动物以这种悲壮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类的反抗与蔑视,来保存物种的尊严,这种行为震慑人心。D. 文章以两个主人公的行踪展开了两条自始至终平行的情节线,这两条线既丰富了阅读的内容,也扩展了读者的视角,使读者感受到了双方较量的紧张氛围。5. 小说第三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分析。6. 小说以若干年后日本士兵来寻鄂伦春猎手报恩为结局,虽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并
16、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答案】4. B 5. 交代社会背景:此时鄂伦春人正遭受日本人的侵略与屠杀。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交代了鄂伦春猎手追逐东北虎的原因;引起下文,使得鄂伦春猎手坚持了四天的追逐行为有了充分的理由。人物上:交代人物猎手身份,初步展现其勇敢、技艺高超及善良爱家的形象特点;“动物都跑得无影无踪”一句,侧面表现了作为6侵略者的日本士兵的凶残和暴戾。与后文鄂伦春猎手放下猎枪,不猎杀老虎形成对比,突出鄂伦春猎手仁慈善良的特点。 6. 意料之外:猎手己经端起了枪瞄准了日本士兵,并扣动了扳机,按常理,面对这样一个侵略我们国家的敌人,猎手应当毫不犹豫地将他置于
17、死地。但从结尾一段却知道,猎手只是射伤了他的腿,所以说是“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鄂伦春猎手虽是猎手,却不忍杀害两只老虎,可见他有着善良仁慈的内心,这种仁慈使得他在面对一个“人”时更不忍下手,更何况这个“人”那样年轻,就像他自己家的小弟。所以只射伤了他的腿来惩罚他,符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所以说是“情理之中” 。这个结局传递了仁善感化邪恶、饶恕换来忏悔的博大力量,猎手以德报怨选择原谅日本士兵,日本士兵以德报德 40 年后回来报恩,打动人心,升华主旨。【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B 项
18、, “表达出他的反省”不正确,文中没有依据,属于主观臆断。故选 B。【5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内容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从内容注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的主旨的关系,结构上注意和上下文的关系,句中“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 “可自打来了日本人”交代社会背景, “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交代人物爱家的形象特征;“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交代日本士兵的凶残和暴戾。从结构看,承接上文,交代了鄂伦春猎手追逐东北虎的原因;引起下文,使得鄂伦春猎手坚持了四天的追逐行为有了充分的理由;与后文鄂伦春猎手放下
19、猎枪,不猎杀老虎形成对比,突出鄂伦春猎手仁慈善良的特点。【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尾的特征的能力,在题干中给出“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特征,答题时根据文章的情节分析哪些出乎意料之外,哪些却在情理之中即可。首先找到“意料之外”的情节, “猎手只是射伤了他的腿” ;然后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分析“情理之中” ,从人物看,鄂伦春猎手虽是猎手,却不忍杀害两只老虎,可见他有着善良仁慈的内心,做出这种选择合乎情理;从主旨看,这个结局传递了仁善感化邪恶、饶7恕换来忏悔的博大力量,升华主旨。【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内容、手法和位置分析,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
20、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选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明显加快。截至 2017 年末,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4090 万人,占总人口的 173,其中 65 周岁及
21、以上人口 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 11.4%。据联合国人口署数据,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 2 亿,2050 年将突破 3 亿。相比之如此庞大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护理服务人员等却呈现出了供给不足的格局。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 14 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 2.9 万个。全国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 万张,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养老床位 316 张。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失衡,对 98以上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缺乏养老服务供给及相应的政策筹划与公共投入,全国养老床住供需差距巨大。 ”中国社会
22、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未来需要有效地橇动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以应对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摘自经济日报2018 年 2 月 18 日)材料二: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 2016 年,我国失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半失能老年人达到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 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美养老机构达 4 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 20。2015 年 11 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 2020 年,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
23、务。按照顶层规划,所谓“医养结合”指的是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8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 “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7 年 11 月 13 日)材料三:中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预测注:加入少年儿童抚养比的总抚养比指标到 2030 年将超过 50。(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材料四:日前,桐乡市乌镇“互联网+”养老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2014 年,桐乡市乌镇
24、被授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同时启动“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工程。如今,通过三年实践,桐乡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已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文体娱乐、配餐就餐、医疗保健等 80 余项集中照料和上门服务。互联网给乌镇老人的生活带来何种变化?89 岁独居老人吴风琴的一天,是乌镇“互联网+”养老生活的缩影。每天早上吃过早饭,拿着印有老人专属二维码的“一卡通” ,吴风琴总会出现在乌镇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二楼的健康管理中心。自助测量血压后,她的测量结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诊断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