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0-2011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2)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A小说在付印之前,编辑们往往都要反复审阅,罄竹难书,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但是,作者又认为编辑们过于苛刻。 B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 “异文 ”,令人不忍
2、卒读。 C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学届泰斗,他知识渊博却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每次听他谈话都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受。 D清晨,一辆时速达 140公里的越野车正在沪陕高速西蓝段飞驰,路上突然“冒出 ”一堵墙,司机立即悬崖勒马,但车子还是钻进了墙里。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 秋夜听雨,别有一番妙处。 少妇思夫,游子怀乡,心情常常不能自抑。 一会儿一点两点,清晰可数 ;一会儿又紧锣密鼓,酣畅淋漓。 唯有躲在故乡自家的房屋内,才能从这 雨声中听得出一种潇洒、一种泰然、一种祥和。 秋虫不鸣,寒蝉不唱,单听那雨点打在对面房顶的屋瓦上,院子内水池边的搪瓷脸盆上,或急
3、或疏,或轻或重。 雨声夹杂着风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最能撩动人的心弦。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日前,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并特别提出要加强对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 B国家住建部鼓励地方开发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改变住房建设 “一条腿走路 ”,从而缓解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C针对高考改革,教育部有关人士提出将本、专科考试分开的意见,此消息很快被报刊和电视等媒体转载,大家认为这一举措能解决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 D在党的 90华诞来临之际,阜城 “夕阳红 ”红歌队的老人们正紧锣
4、密鼓地排练歌唱祖国等几 首红色革命歌曲,准备参加全 市举行的 “纪念建党 90周年 ”的红歌比赛。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 “薄葬 ”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 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日前,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该大墓的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 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 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 22米,西边宽 19.5米,东西长 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 7
5、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 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 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 ”、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 ”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 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 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 遗骨,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 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做出这样的判断
6、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 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 “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 (公元 220年 )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 ,葬在了高 陵,高陵在 “西门豹祠西原上 ”。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 1998年,西高穴
7、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 (公元 345年 )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中关于 “殓以时服 ”、 “无藏金玉珍宝 ”的陈述,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 “常所用 ”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 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 “魏武王 ”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 “魏公 ”,后进爵为 “魏王 ”,死后谥号为 “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
8、“武皇帝 ”,史称 “魏武帝 ”。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 “魏武王 ”,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 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 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小题 1】下列关于曹操墓葬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曹操墓的位置,传说一致认为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最近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传说的正确。 B曹操墓葬长度超过 60米,规模巨大,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体现了墓主人曹操 “薄葬 ”的主张。 C史书记载,曹操死后葬在了 “西门豹祠西原上 ”的高陵,鲁潜墓志中的记载与此
9、相同,这是专家们认定曹操墓葬位置的依据之一。 D曹操墓平面为甲子形,形制为砖券墓室,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结构复杂,与曹操魏武帝的身份相符。 【小题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操虽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提出 “薄葬 ”的帝王,但其墓不论从总长度还是从占地面积看,都堪称规模宏大,这其实与他 “薄葬 ”的主张并不矛盾。 B发掘出来的刻有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铭文的石枕等其他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C刻有 “魏武王 ”铭文的石牌和石枕非常珍贵,是确定墓主身份的最确切、最直接的证据,它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D曹操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虽然
10、残缺不全,但都具有汉魏时期的特征,与墓主人曹操生活的年代一致。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 “薄葬 ”的帝王,所以,他临终前才留下了遗令,要求 “殓以时服 ”、 “无藏金玉珍宝 ”。 B如果曹操墓中的石碑、石枕上没刻有 “魏武王 ” 的铭文,其文物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变得一钱不值。 C目前,专家提出了 确认曹操墓葬的六大依据,这六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价值是一样的。 D石牌、石枕上的铭刻称曹操为 “魏武王 ”而不是 “魏武帝 ”,可见曹操生前并没有做皇帝,只是做过王、公而已。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11、B 【小题 1】 D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题。( 25分) 最后一张药方 立 夏 习武镇人人习武,连姑娘家都会几手花拳绣腿,小娃娃也学着舞枪弄棒。却有一人例外,那人就是王小三。王小三是个外乡人,如果没有一手高超的医术和见人先露三分笑的巴结,不习武的王小三是绝无可能在习武镇 站稳脚跟的,他跟习武镇的人实在是大不相同。 习武镇人高大健壮,王小三黑瘦干瘪;习武镇人说话高亢激昂、中气十足,王小三却操一口绵绵软软、叽里咕噜的外乡话。习武镇人崇尚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硬,就服谁。所以王小三越和善客气,越让习武镇的人看不起。不过,习武镇及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内蒙古 赤峰 中高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