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牡一中 2018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题,满分 80分)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 血缘关系B. 财产制度C. 宗教信仰D. 地域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祖庙”可知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故 A正确;材料未体现财产、宗教信仰和地域联系,故 B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结合材料“宗,尊祖庙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史记中“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描述的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皇帝制度C. 分封
2、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实行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最大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出皇权至高无上,正确;属于中央官制;是西周时期地方政治制度;是维护分封制的礼仪制度。故排除 ACD。3.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古代帝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 分割地方权利B. 监督监察地方C. 发挥文官作用- 2 -D. 掌控官吏任免【答案】B【解析】【详解】刺史主要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宋太祖设置通判也是监察地方官员,二者目的都是监察地方,正确;材料中目的是监察,不是分割地方官权力,错误;刺史并不是发挥文官的作用,错误;
3、材料说的是监察制度,不是掌控官吏任免,错误。【点睛】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4.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A. 强化君主专制B. 减少决策失误C. 提高行政效率D. 笼络科举世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故选 A。B 项是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故排除;C 项也是影响,故排除。D 项错误,无法体现,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
4、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三省六部制各自的职责及其意义需要重点掌握。还有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考生重点掌握。5.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考试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推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不需要经过考试这一步骤,故 A错误。推举制是由地方与当朝官员自行推荐再封官,也不需要经过考试这一步骤,故
5、 B错误。三省六部制是自- 3 -隋朝开始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选官制度,故 C错误。科举制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方式,学生通过各级考试入仕做官,符合题干要求,故 D正确。6.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 集中军权B. 集中行政权C. 集中财权D. 集中司法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五代武人擅权的教训,首先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军权集中于君主的手中,故 A项正确,BCD 项错误。所以应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7.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6、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与南书房内阁与军机处A. 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 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C. 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D. 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答案】B【解析】【详解】内阁、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都是清朝初年的中央中枢机构变化,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最能说明这一主题,B 正确;内阁制在清朝初年并不是消亡,A 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央中枢机构变化,不是地方制度变化,C 错误;军机处是雍正皇帝在位时候设立,D错误。8.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由众多城邦组成。其中以实行民主政治而名垂青史的是A. 雅典- 4 -B. 斯巴达C. 罗马D. 迦太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
7、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由众多城邦组成。其中以实行民主政治而名垂青史的是雅典,故 A项正确;B 项是贵族制,排除;CD 项不属于古希腊城邦,排除。【点睛】 “以实行民主政治”是解题的关键信息。9.公元前 399年以“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机关是A. 陪审法庭B. 公民大会C. 五百人议事会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陪审法庭负责审理日常案件,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它审议,所以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机关应是陪审法庭,故 A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十将军委员会是古希腊雅典的
8、最高军事机构。故 BCD三项排除。10.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 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C. 罗马法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 罗马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未揭露和批判私有制的罪恶,故 C错误,符合题意;罗马- 5 -法的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一定程度上体
9、现了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罗马法相关知识,学生应该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内容特点、性质作用、历史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选项,再以逆向思维排除。11.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 13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 ,这表明A. 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B. 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 女王不关心政治D. 女王没有全部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故 B正确;女王不掌握国家实权,故 A错误;材料未体现女王不关心政治,故 C错误;女王没有全部政治权力中“全部”说
10、法错误,故 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国王的地位。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 ,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斗争之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12.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 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 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答案】D【解析】从 18世纪起,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故 D项正确,ABC 属于影响。【点睛】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其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而形成的顺差,又称贸
11、易盈余。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所在。13.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英国人获得了“倘遇有交涉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请华官会同查明其事、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的权力。这项权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6 -A. 领土主权B. 关税主权C. 司法主权D. 贸易主权【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说明英国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 C项正确;割让土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 A项错误;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故 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故 D项错误。14.日本教科书中曾这
12、样介绍:“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因为日方在军队训练、纪律和新式武器装备等方面处于优势。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 ”这一介绍A. 见证了北洋水师的覆灭B. 对日本胜利的分析全面合理C. 掩盖了日本的侵略性质D. 忽视了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因为日方在军队训练、纪律和新式武器装备等方面处于优势。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日本掩盖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性质,故 C正确。材料未涉及北洋水师的覆灭,故 A排除。日本的立场决定其不可能对日本胜利的分析全面合理,故 B错误。当时中国人民没有形成全民族抗战
13、,故 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15.在 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B. 台湾割让给日本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14、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 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 ,严重损害了国家权力,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所以 A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B 项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其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故答案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16.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
15、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答案为 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ABC项。17.“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 8 -【解析】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16、:“辛亥革命为 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其强调辛亥革命为一段 2132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 A项正确,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19.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宣
17、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B.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D.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答案】C【解析】【详解】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三权分立、主权在民以及责任内阁制,这部宪法是中共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类型的宪法,C 正确;这部法律并没有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A 错误;中华民国的成立是 1912年 1月 1日,不是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A 错误;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是溥仪皇帝退位,D 错误。【点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
18、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9 -三项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仿效美国共和政体同时又结合了中国国情。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 临时约法A. 践行了三民主义理论B. 确立了代议制民主C.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D. 给予人民民主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 制,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只是处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行政权力。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的内阁,形式 上虽由总统下令,实际上内阁不须听命于总统,它由议会产生并对国会负责,故 C项正确;ABD 项排除。21.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
19、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研究五四运动,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该材料A. 是一面之词,故不可作参考B. 是时人之言,故可做参考C. 具明显倾向性,故不可作参考D. 是爱国青年之词,故可作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出自“1919 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是当时的人记录的材料,可以作为参考,B 正确。当时的人记载的资料,具有参考价值,A 错误。本题材料叙述较为客观,C 错误。材料可作为参考,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是谁写的,而是因为记载的时间,D 错误。22.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
20、生灵四分之一也” ,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 10 -D. 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矛头是清政府,因此 A项错误;B项辛亥革命,是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项维新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运动,指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肖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BC 项并未以帝国主义作为矛头指向;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故选 D。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国军民反抗义和团运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