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宿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宿迁市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外比较品三国顾钧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描写: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
2、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这就是著名的“长坂桥张飞退曹兵” ,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大手笔。但如果我们放眼西方文学,则不难在荷马史诗中找到一个非常接近的例子:一连三次,卓越的阿基琉斯隔着壕沟啸喊,一连三次,特洛伊人和著名的盟军部众吓得惊散;其间,他们中十二个最好的勇士即刻毙命,扑身自己的战车和矛尖。阿开亚人从飞舞的枪械下拖出帕特罗克洛斯,将其放躺在尸架上,亲密的伙伴们围站他的身边,哭得悲哀,捷足的阿基琉斯和他们同在,热泪滚滚,看着他所信赖的伴友尸躺架面,挺着被锋利的铜枪豁裂的躯干。 (伊利亚特第十八卷)阿基琉斯
3、是伊利亚特的主角,得知自己的亲密战友帕特罗克洛斯捐躯的消息,他怒不可遏,发誓要把尸体从敌人的包围中夺回。他的三声“啸喊”完全可以媲美张飞的三次“厉声大喝” 。如果从被喊声吓死的人数来看,他的一打十二个无名勇士显然超过了一个夏侯杰。但张飞的表现更具有戏剧性,他的三声大喝每次都有变化,特别是最后一声,仔细品味“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感觉张飞有点心虚。阿基琉斯是女神的儿子,刀枪不入(当然除了脚后跟) ,所以无所畏惧。张飞毕竟是凡人肉身,虽然英雄气概绝不输于阿基琉斯。- 2 -荷马史诗是公元前 9 世纪左右的作品,比三国演义早两千多年,但罗贯中肯定没有读过伊利亚特 ,也肯定不知道阿基琉斯的
4、英名。古今中外,作家的“文心”是完全可以相似乃至相同的。一般认为,只有西方才有史诗,中国没有,其实中国的历史小说完全可以被看作一种史诗。它们和荷马史诗一样,既有“史”的依据,更不缺少“诗”的要素天马行空的创造和想象。关于张飞在长坂桥的表现,陈寿三国志的记录很简单:“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坂。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这里完全没有三声巨雷般的大喊。同样,曹操的回顾左右和夏侯杰的肝胆碎裂也都是小说家的神来之笔。(节选自中华读书报2018 年 9 月 19 日)1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张飞和阿基琉斯的描写同样精彩,但“长坂桥张飞退曹兵”的描写才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大手笔。B. 文本中阿基琉斯的三声“啸喊”完全可以媲美张飞的三次“厉声大喝” ,但不如张飞的描写更具有戏剧化色彩。C. “文心”的意思有:为文之用心,指文章或文思,指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中“作家的文心 ”的意思是。D.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有史实依据,有作者创造;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是西方文学的重要作品。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罗贯中没有读过伊利亚特 ,也不知道阿基琉斯的英名,却有相似乃至相同的“文心” ,由此可见中外
6、文学不必交流。B. 中国的历史小说是史诗的一种。它们和荷马史诗一样,既有“史”的依据,更不缺少创造和想象等“诗”的要素。C.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部。与张飞的凡人肉身不同,阿基琉斯是女神的儿子,由此可见古希腊人是神创历史观。D. 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的表现,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因此, 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是历史实际的记录。- 3 -3. 作者通过“中外比较”肯定了三国演义中张飞的“三声大喝” 。请结合文本简析这“三声大喝”的妙处。【答案】1. A 2. C 3. 凸显了张飞的英雄形象;使三国演义的人物表现更具有戏剧性(或人性化);证明三国演义中“诗”的要素源于罗贯中的创造与想象。【解析】
7、【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但“长坂桥张飞退曹兵”的描写才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大手笔。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如果从被喊声吓死的人数来看,他的一打十二个无名勇士显然超过了一个夏侯杰。但张飞的表现更具有戏剧性,他的三声大喝每次都有变化,特别是最后一声,仔细品味“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感觉张飞有点心虚。阿基琉斯是女神的儿子,刀枪不入(当然除了脚后跟) ,所以无所畏惧。张飞毕竟是凡人肉身,虽然英雄
8、气概绝不输于阿基琉斯。故答案选 A。【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推断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 “由此可见中外文学不必交流”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荷马史诗是公元前 9 世纪左右的作品,比三国演义早两千多年,但罗贯中肯定没有读过伊利亚特 ,也肯定不知道阿基琉斯的英名。古今中外,作家的“文心”是完全可以相似乃至相同的。选项 B,中国的历史小说是史诗的一种。它们和荷马史诗一样,既有“史”的依据,更不缺少创造和想象等“诗”的要素。
9、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一般认为,只有西方才有史诗,中国没有,其实中国的历史小说完全可以被看作一种史诗。它们和荷马史诗一样,既有“史”的依据,更不缺少“诗”的要素天马行空的创造和想象。选项 D,因此, 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是历史实际的记录。曲解文意。根据对原文的理解,这里完全没有三声巨雷般的大喊。同样,曹操的回顾左右和夏侯杰的肝胆碎裂也都是小说家的神来之笔。不能说其是历史实际的记录。故答案选 C。【3 题详解】- 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
10、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此题注意抓住此处描写的效果,文中是这样描写的: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此处从描写上,体现了张飞英武的形象。和荷马史诗进行对比,体现了小说的戏剧性和丰富的想象的特点,也是文中所说的神来之笔。【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
11、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生命的节奏任林举岁月的一只脚刚刚抬起,另一只脚紧接着就要落下。年来,年又去,倏忽之间,完完整整的一岁光阴就像一截松软的雪糕,被个馋嘴的人一口吃去大半。初春时,同学海蓉从贵州打来电话,邀我去黔东南看一看,我并没有立即答应。正犹豫着,时令便倏然而至仲冬。眼看着自己马上又老去一岁,心里反而生出一种“豁出去”的反弹力来。于是,简单地打点行囊,一跃而至黔东南的从江。原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一切行程最终都可
12、以简化为一来一往或一去一回。大山脚下,都柳江畔,岜沙苗寨小广场上,有一场芦笙表演正进行得如醉如痴。十来个男人在场子中间扎成一堆,吹各种各样的芦笙,最里边的几个演奏手使用的芦笙个头儿巨大,看样子足有三至四米高,活脱脱一个大竹杠,所以就只能立在地上,用两手扶住,然后吹奏。当然,从这些芦笙里发出来的声音也格外厚重,可能相当于西洋乐队里的大提琴。稍靠外围一点的演奏手使用的芦笙个头儿也不算小,虽稍显单细,但用手捧起来吹奏,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也还是立在地上吹吧!就这样,一群男人,一人抱着一只巨大的芦笙,围成一圈,摇头晃脑地吹,远看很像抱着一棵树,在啃树上的皮或吮树里的汁。- 5 -那么沉重、巨大
13、的乐器,对每个演奏者来说,都不啻于一种残忍的禁锢或绑缚,他们只能绕着那棵“树”在很小的活动范围内做有限的动作。如果想边吹边加一些舞蹈,就要埋起头,翘起臀,随着音乐的节奏,两脚交替着抬起,交替着落下,只在脸上做出沉迷、陶醉的表情。想来,这也是人生的奇妙之处,为了获得某种震颤灵魂的声音或节奏,就算被局外人认为不够高雅、滑稽,心里也满是甜蜜和陶醉,并能够心安理得和乐此不疲。哪怕是真做了一只被拴在树干上的蝴蝶或蜻蜓,估计也是心甘情愿的!实际上,每一对翅膀看似徒劳的扑打,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快乐和幸福从来都藏在人们看不到的暗处。初听起来,这旋律单调得近于滑稽。可是,到后来,却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奇迹。我在那
14、单调的旋律中,竟然感受到了蕴藏其间的巨大魔力。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音乐对人都有催眠的作用,当这芦笙的旋律和节奏不断在耳边回荡,听着听着,我就感觉有一些莫名的愉悦从心底生出来。继而,随着愉悦感觉的持续和加深,又激发出某种庄严和神圣的感念。平仄,平仄,平仄简单,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有时可能就是这样,越是简单的,就越切近本质,就越具有不可估测的能量!天地、宇宙之间的诸般事物,有什么不是以一种简单的节律在繁衍、生息和运行呢?又有什么能逃出一种简之又简的描述呢?上下、进出、启停、开合、黑白、冷暖、新旧、明暗、生死“呖噜呖噜” ,芦笙的节奏让我想起了计算机语言里的“1”和“0” 。试问,宇宙间的一切“数”哪
15、个能逃出这最简单的逻辑和运算?“呖噜呖噜” ,这芦笙的节奏也让我想起了哲学里的“有”和“无” 。试问,世间万物有什么能置身于这简单的变幻之外?是夜,明月当空,从窗帘的缝隙里,透进来宇宙的信息,我在那一缕清辉的照耀下,辗转无眠。远方的大海,正是大潮初涨之时,汹涌的潮水反复击打着岸上的沙滩或礁石,一次次涌来又退去,发出简单而又深沉的声音,有如赞叹,有如喘息。而此时的东北大平原上,也许正有纷纷扬扬的雪,从天空无声地落下,静谧中,又不知有多少曾经漫天飞舞或不停鸣叫的物类将自己的生命小心地折叠起来,悄然进入漫长而黑暗的蛰伏状态。但一切都将在平仄交替的节奏中转换成另外的一种状态。潮水退去,平静的海水依偎着
16、沙滩,近处或远处的海面上,将有黑色的礁石裸露出来,仿佛在向天空倾诉着内心深处曾有的崎岖和不平。冰雪消融,春风再度,蛰伏的生命又一次复苏,久久沉寂的大地,将再现已重复过千千万万次的生机与繁荣明天,月亮隐去,太阳升起,有梦或无梦的夜晚结束,又是一个全新的日子。我将离开高原回到冰雪覆盖的故乡,穿着厚厚的棉衣,手捧一卷闲书,静静地等待着新年和下一个春天的来临。或者,心平气静地守候着终难守住的岁月,顺应那单调而又不息的律动,在不可- 6 -抗拒的节奏中,愉悦地老去。(选自贵州民族报2018 年 12 月 3 日,有删节)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节运用比拟、比
17、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年时光快速流逝,流露出作者对生命逝去的惊疑不甘。B. “一切行程最终都可以简化为一来一往或一去一回” ,作者应邀前往黔东南,感悟到一切事情的本质都是简单的。C. “被拴在树干上的蝴蝶或蜻蜓” ,是对演奏者抱着巨大芦笙艰难表演形象的描述,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深切理解。D. “试问,世间万物有什么能置身于这简单的变幻之外” ,作者领悟万物变幻的本质简单之后,产生了恐惧与担忧。5.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标题“生命的节奏”的内涵。【答案】4. D 5. 想象(虚写) ,描绘大海与东北平原,展示动静不同的生命节奏;比拟,化无形为有形,生动
18、表现自然节奏的转换;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6. 是世间万物都具有的简单的律动;是世间万物生命不息由沉寂到复苏的循环往复;也是作者坦然豁达地面对岁月流逝的人生态度。【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 ,是“一项”还是“两项” 。选项 D,作者领悟万物变幻的本质简单之后,产生了恐惧与担忧。理解有误。作者的情感是震惊与感叹。根据原文可知,想来,这也是人生的奇妙之处,为了获得某种震颤灵魂的声音或节
19、奏,就算被局外人认为不够高雅、滑稽,心里也满是甜蜜和陶醉,并能够心安理得和乐此不疲。故答案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划线句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 7 -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语言的风格基本上是两类“通俗”和“典雅” ,所谓的通俗就是质朴的文风,口语、俚语引入文章,风格诙谐幽默,富有情趣;所谓的“典雅”就是引经据典,讲究语言的锤炼,辞藻华丽、庄重。有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等。本题要注意从手法和句式特点及语
20、言特点上加以赏析,根据对划线句子的研读,划线句子:有如赞叹,有如喘息。很显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很整齐,语言华丽而富有哲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中敬畏和喜爱之情。【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标题内容含义的理解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本文标题“生命的节奏” ,要注意抓住“节奏” ,从表层上是指生命的变化,从深层次是指心灵
21、随着自然的变化而有节奏的变幻,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万物生灵的赞美之情。【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或者散文的写作特点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实用类文本阅读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短视频是指播放时长在五分钟以下的网络视频,具有社交属性强、创作门槛低、播放时间短和场景便捷等特征,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短视频产业链有三个核心端:内容生产端、平台端、分发端。内容生产商给平台端提供内容,平台端通过自有平台分发,或内容生产商直接在平台端和分发端分发。- 8 -经历了三四年的发展沉淀,短视频市场目前正处于备受多方关注的阶段,围绕内容本身的竞争愈发白热化,而其中内容质量取代内容数量成为更为重要的竞争砝码,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对市场野蛮生长的不良行为的持续监督和纠偏,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发挥主体建设和约束作用,在良性内容生态构
23、建、行业共识的达成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2017 年以来短视频行业持续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了整体市场规模提升,凭借着短视频产品的碎片化、高传播、低门槛特性,并且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 2018 年将达到 3.53 亿人。2017 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 53.80 亿元,增长率为 175.9%。伴随着短视频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规范行业生态,促进中国短视频市场的良性发展,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18 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0 亿元大关,达到 113.25 亿元。(选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 年
24、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材料二:近两年,为了吸引用户,各种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纷争不断。这场短视频江湖争斗之中,抖音、快手占尽风头,可说是预选赛的王者选手。然而两年来,短视频之争已进入市场饱和期,各平台用户量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稳定期,而流量红利也逐渐减少。 但江湖依旧,波澜再起,短视频之争还未分出胜负。内容竞争日趋激烈。目前短视频平台都偏重于娱乐视频,模仿以及二次搬运内容较多,优质的原创内容较为稀缺。业内人士指出,优质视频内容才是提升视频平台用户体验的重要元素。此外,短视频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以抖音“挑战”玩法为例,用户可以发视频发起各类挑战,接受挑战的用户可以上传自己模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宿迁市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