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公主岭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公主岭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吉林省公主岭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总分 100 分时间:90 分一、单选题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 废除分封制B. 实行郡县制C. 建立皇帝制度D. 开创统一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使国家走向了统一, “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说明秦朝开创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格局,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废除分封制的意义,
2、故 A 项错误;郡县制和皇帝制度属于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国家统一的信息,故 B 和 C 项错误。2.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材料表明: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排除 A;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
3、认为首辅即变- 2 -相重设的宰相,但权力与前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排除 C,B 正确;D 项“行政效率提高”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易错警示】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票拟、修旨来辅政。期间虽有内阁首辅大臣权倾朝野,但是权力的来源毕竟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
4、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 D。
5、【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4.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3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
6、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 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 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 C 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 D。5.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 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7、A. 限制权利滥用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限制权力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材料说的是官员在就职前和 18 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材料“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体现了古代雅典的这些宣誓旨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 D 项正确、A 项不正确。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 C 项说法不全面。【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容易选择 A 项。初读材料感觉题目
8、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完全依靠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它与以往的考查点有所不同,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而是通过设置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 A、D 两项才能得出答案。6.从罗马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原因涉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培育- 4 -的法律需求促成了民法大全的面世。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而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由此可见, 民法大全A. 可以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B. 反映出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9、十分尖锐C. 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的产物D. 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民法大全是公元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而成的,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根据材料信息“其原因涉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可知,这部法典的颁布适应了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可知, 民法大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协调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成为巩固帝国统治的法律基础,故 D 正确;“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
10、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表明罗马法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又互不冲突,故“可以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不符合题意,排除 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 ,排除 C。7.在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A.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 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C.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 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答案】D【解析】据材料“有人
11、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 D 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 B 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 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与联邦制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等概念混淆从而错选 C 选项,复习和考试训练中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8. 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
12、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 ,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 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9.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
13、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宜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德国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故 D 项正确。ABC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名师点睛】提到德国,德国为二元制君主立宪,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德国的皇帝是国家的权
14、力中心,专制主义残余浓厚,然而却忽视了它立宪的一面。在高考中,也多次考查德国议会的作用。- 6 -例题:依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分析:“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 A 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是国际惯例,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 B
15、 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 ,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故 C 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故 D 项正确。10.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 说明法
16、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B. 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历程C. 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 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所反映的是旧世界的势力的强大与共和派的反复斗争,体现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历程,故 B 项正确;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并且这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 A 项错误;坚定的信仰对革命是很重要,但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更突出暴力革命无法解决的旧势力,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1.“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17、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7 -A. 英国大宪章B.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 法国 1875 年宪法D. 美国 1787 年宪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 B;英国大宪章 ,与“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不符,排除 A;CD 都是建立的共和制,不存在君主
18、,故排除。12.“二元联邦主义”是对美国自 1789 年至 20 世纪 30 年代联邦制发展模式的概括,特指联邦和州各自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各负其责,互不干涉的政治模式。倡导这一模式的政治家们主张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划一道界线, “彼此保持独立并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中享有至高地位” 。这一“政治模式”A.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B. 确立了联邦政府的绝对主导地位C. 容易造成权力越界的混乱现象D. 有利于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发挥【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 1787 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但又相互制约,以防止专制
19、独裁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A 与材料不符,排除;“二元联邦主义”是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彼此保持独立,并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中享有至高无上地位,所以 BC 错误;在“二元联邦主义”构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双方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所以 D 正确。13.近代史上,英、美、法、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B. 国家元首有权解散议会- 8 -C.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而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制都有议会,议会都有立法权,故选 C;英国国王没有行政权,故 A 错误
20、;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故 B 错误;美国不对议会负责,故 D 错误。14.1935 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统,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 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 强调资产阶级革命根本不适合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深感痛惜,故 C 正确;由材料“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可
21、知,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A 错误;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存在封建残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排除 B;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存在封建残余,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根本不适合中国” ,排除 D。15.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太平天国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 ”这说明A. 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 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纲领C.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 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答案】D【解析】-
22、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说,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 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 C;B 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起义时代新中国
23、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16.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 ;随后长达 3 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 武装割据,人民主权B. 民主独立,思想解放C.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 民族解放,民主自由【答案】D【解析】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是由于当时正在抗击日本侵略、追求民族解放,国共内战时期的作解放区是由于当时正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追求民主自由,所以
24、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武装割据的问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思想解放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独立领导以及武装斗争的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7.2014 年底,台湾方面推出的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 1942 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 2014 年 9 月份中国大陆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 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这说明- 10 -A.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高于一切B. 国共联合抗战增强了民族观念C. 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D. 国共对彼此抗战评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公主岭市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