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2、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表明甲骨文( )A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B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C是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D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2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
3、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 )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3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可知,汉初( )A耕作方式发生改变B休养生息成效显著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儒家仁政得以实施4学者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吉祥)。”他认为该学说( )A限制君权以防止暴政B迎合了君主专制的需要C遭到了士大夫的批判D推动儒学成为统治思想5山西恒山悬空
4、寺建于北魏后期,建筑包括禅房、太乙殿、送子观音殿、三教殿等。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这种建筑风格反映了北魏时期( )A建筑水平达到了古代顶峰B佛教在中国境内迅速传播C儒学已失去社会主流地位D“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6“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说明唐代文学艺术( )A风格多样,兼收并蓄B面向现实,关注社会C名家辈出,相互影响D发展兴盛,全面繁荣7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 )A理学维护专制等级制度B
5、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教育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8如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 年 10 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 年 10 月雕版印刷技艺 2009 年 10 月中国针灸 2010 年 11 月中国珠算 2013 年 12 月二十四节气 2016 年 11 月A技艺先进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D注重实验9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
6、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10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静心无为B教人明辨善恶C反对穷理格物D主张天人合一11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强调“理在气中”12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
7、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列属于道咸以降“新学”的开创性著作是( )A明夷待访录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天演论131866 年,奕訢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 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C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D社会转型异常艰难141875 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15维新变法期间,梁
8、启超不仅创立了时务报,而且创新了报刊文体,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这反映了维新派( )A致力于文艺创作的革新B注重营造维新变法氛围C认为民众是维新的力量D意识到了维新的急迫性16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 代表作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3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171905 年,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
9、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表明他( )A要求进行政治革命B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谋求改善民众生活D彻底否定西方的发展道路18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主要意图是( )A推翻儒学地位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C宣扬科学精神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19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 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的大力提倡B思想启蒙的需要C政治变革的推动D白话文通俗易懂20
10、毛泽东在湖南农村考察时指出,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毛泽东( )A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B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确立中国革命的领袖地位D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成熟21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A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借鉴
11、221965 年 5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反映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推动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C实践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改变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23若为下列一组大事记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应是( )A拨乱反正 B改革开放C依法治国 D科教兴国241992 年,邓小平南巡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邓小平“南巡讲话”(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明
12、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江南地区的戏曲演出十分频繁,在神庙广场,街巷茶馆、城乡宗祠等随处可见,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戏曲发展纷繁复杂,经历了南戏的复兴,昆曲的鼎盛和花部的勃兴(花4部指多种地方戏曲,如秦腔、川剧、评剧、豫剧等),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明代学者陶石梁认为:“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悌弟、忠臣、义士,往往涕泪横流。”摘编自王胜鹏明清
13、时期江南戏曲消费与日常生活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文学界的革命,1897 年,严复提出戏曲“使民开化”的主张,中国戏曲改良拉开帷幕。戏曲艺人积极编演表现现实生活的“时装新戏”和表现外国人生活的“洋装新戏”,对旧剧中的封建精神意蕴的扬弃和改造。创立现代的观演形式,废止茶房提壶续水、小贩穿行货卖、观众随意走动的陋习旧规。五四运动前后,受妇女解放思想影响,剧场中的女性观众日渐增多,多数剧种都吸纳女演员,实现男女合演。摘编自郑传寅论近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戏曲发展的突出表现及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 1
14、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戏曲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认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将原有 79 所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1952 年下半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全国各地高校分期分批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工科、师范、农林,财经院校和专业增多,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减少甚至被取消。同时
15、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并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系迁至内地组建新学校。到 1953 年,全国共有高等学较 181 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评卷人得分 三、论述题272018 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代表 途径 概况西方传教士万国公报由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是迄今所知中文报刊对马克思的
16、最早介绍,但其误认为马克思是英国人。并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补充基督教的救世教义。维新派梁启超新民丛报翻译马克思为“麦喀士”,称其为社会主义的鼻祖,但认为在中国不可行。19世纪 90 年代-1917 年革命派朱执信民报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摘译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并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之相同。1917年-1919 年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1923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毛泽东等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翻译共产党宣言;成立“马克思
17、主义研究会”;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注:摘编自姜秀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张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文本问题、陈留根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18-2019 学 年 重 庆 市 第 一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 历 史 答 案1D【解析】甲骨文不仅含有宗教信仰的信息,还包含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排除 A。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