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一审准题意讲义(含解析).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一审准题意讲义(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一审准题意讲义(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一 审准题意读准材料,把握核心专题引语 现在的作文审题越来越容易,但是,审题容易不代表不要审题。相反,随着任务驱动和隐性审题的增加,审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审准题意,更要切准题意。1(2015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 分)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请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从中找出一个核心关键词。答:_答案 关键词:智慧、经验、能力、境界、景象。核心关键词:智慧。什么是“智慧”?请说说其内涵或特质。答:_答案 智慧,是心理对待事物的巧妙的态度,
2、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智慧”的出发点是“善” ,与“奸诈” “狡猾”相对立。 “智慧”的归宿点是“妙” ,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 ,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的联结点是“活” ,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因此,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再具体点,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只有准确理解了“智慧”的内涵或特质,才算准确理解了题意。2(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 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
3、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要求:不少于 800 字。2(2016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 分)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材料中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材料中包含了哪三个重要的审题关键词?答:_答案 关键句: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关键词:话、个性、创新。如何准确理解材料中的三个重要的审题关键词?答:_答案 a “有话”
4、 “无话”中的“话” 。 “话”的本义是指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其引申义、语境义可以理解为“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或“表达” 。b个性,就是个人性、个别性,在情感、思想、文化、处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别人之处,它往往通过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最好要从积极向上的方面去理解个性的含义。c创新,指超出常规,有创见,着眼于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期待,实现个人价值。它不仅是求异,更是一种思想和意志的体现。(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 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要求:不少于 800 字。33
5、(2017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 分)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请找 出 来 材 料 中 的 关 键 句 , 并 从 关 键 句 中 提 取 出 关 键 词 。 整 个 材 料 中 的 核 心 关 键 词 是 哪 一个 ?答:_答案 关键句是第三句。关键词:车、见证发展、承载真情、折射变迁、蕴含哲理。核心关键词:车。如果写“风车” “纺车”或者“时代之车” “心灵之车” ,是否合乎该材料中的
6、“车”的含义?答:_答案 不合乎。因为材料中的“车” ,语境“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来车往”已经限定了“车”是一种运输或代步工具,是实指意义上的车。如写“时代之车” ,这个“车”是虚指义,如果立足于实指义去写虚指义,可以;否则,就属偏离题意。(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 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要求:不少于 800 字。4(2018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 分)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
7、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4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其核心关键词是什么?关键句是哪一句?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答:_答案 核心关键词:语言。关键句:第三句。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生活、生命、文明。第二句话提示可写的“语言”是什么?答:_答案 物语:无声语言。(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 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要求:不少于 800 字。江苏卷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审题要求从 2013 年开始, “关键词”(也称“核心概念”)型材料作文似乎一直最具有“江苏特色”。如 2014 年的“青春”
8、 ,2015 年的“智慧” ,2016 年的“有话无话,话长话短” ,2017 年的“车来车往” ,2018 年的“语言” 。“关键词”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材料始终围绕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展开,或阐释内容,或揭示内涵,或表明看法,或兼而有之。作文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词” ,既是命题人给考生圈定的写作范围,也是写作强有力的抓手。这种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在写作过程中仍存在“跑偏”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忽视材料语境中的“关键词” ,泛化理解,主观想象近义词之间的概念等。因此,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审“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上,而立意的最佳办法是“改其一点,不及其余” ,即“小切口,深
9、挖掘” 。5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重要,不可不慎。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一、审读材料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1)拎关键,括中心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也有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有拎出这些关键,才可以说是审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例如: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
10、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分析 此题的关键句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重点在于对“缝隙”一词的理解。 “留一条缝隙” ,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条缝隙”?如何才能“留一条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一条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提到,装修如若要求“丰满”
11、 ,反而会失败;留一条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例 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分析 “微光”是整篇材料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为何我们曾经将“微光”舍弃,而天才却将“微光”积聚为惊人的才华?这便是“凡人”与“天才”的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6我们为什么会将“它”舍弃呢?就是因为“它”的两点特征:一是微小的,二是因为它是“自己”的。文章可立意为“拾起心灵闪过的微光
12、” , “微光”可象征我们需要拾起的曾经遗忘或忽视的事物,可由人及物,衍生至社会、文化等等。对于那些无关键词句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材料,概括中心是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概括中心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例如:材料 2007 年 8 月 24 日,6 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 3000 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 月 21 日,35 岁的兹韦列夫和 28 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 25 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 3 人遇难,1 人失踪。据中俄搜
13、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 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丰富的经验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14、。(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2)找关系,寻关联找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或二元关系,或多元关系。如 2016 年高考作文题:a全国卷漫画的核心元素:人、分数、吻和巴掌。这些元素的组合可以形成下列“二元”关系:奖与罚、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终点、数量与质量、外因与内因7等。b江苏卷中的“二元”关系:说与不说、个性与创新。有些新材料作文,其中的“二元”关系不甚明确,稍加思考,也可以间接抽取出“二元”关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新增 一轮 复习 第十 写作 专题 一审 题意 讲义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