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2 小题,每题 1.5分,共 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 “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 。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 “市府草”等,经考证, “成市草” “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A. 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 B. 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C.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答案】B【解析
2、】【详解】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 、 亭等戳记”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 、 “市府草”等,经考证, “成市草” 、 “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 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 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2.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礼即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差异,不得僭越;乐是指通伦理,
3、和天地,养万物,化异同,成天下。由此可见,礼乐制度旨在( )A. 稳定社会秩序 B. 强化血缘伦理 C. 宣扬天下共主 D. 提倡以德治国【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不得僭越” “化异同,成天下”中可以看出,礼乐制度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从而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统治秩序,故 A项正确;血缘关系体现的是宗法制,故 B项排除;“天下共主”是指分封制度,故 C项错误;“以德治国”是孔子提出的,故 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不得僭越” “化异同,成天下” ;从中分析出礼乐制的作用;熟记西周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才能快速得出答案。23.董仲舒称:“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
4、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这反映出董仲舒( )A. 把道教及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B. 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C. 以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 D. 试图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统治者暴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 , “下务明教化民”反映出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认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这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道教、法家与儒家之间的关系,故 A项排除;C 项是 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权神授,没有体现出天人感应学说,故 D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
5、代儒学。关键信息是“王者上谨于承天意” , “下务明教化民” ;熟记汉代儒学的相关史实就可以得出答案。4.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的主流 B.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C. 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 B项正确;世俗化不是明
6、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故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思想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思想的近代化,故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 D项排除。5.下图是江西吉安为纪念一位明代思想家按原貌复建的书院一隅,中有一联,据对联内容判断,下列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3A. 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 B. 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今以良知为天理,事物无复本然之则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中“良知”二字,可以判断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故君子之学,惟求得其心”是心学的主张,符合材料的主旨,故
7、A项正确;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是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B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主张,与材料中心学的主张无关,排除 C项;D 项是反对心学的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点睛】 “良知”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心学的思想;然后结合所学分析四个选项就可以得出答案。6.中国古代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论,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 。这( )A. 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 B. 旨在论证文明中心转移趋势C. 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D. 为推翻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答案】
8、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则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 ,正是这类偏见,妨碍了中国人对外来文明的学习,王夫之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论,冲破了褊狭的“天朝上国”的藩篱,客观考察了历史进程,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排除 A;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反4思,故 B项排除;材料中关于文化中心论的观点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D。7.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醒世姻缘传全书 100回,前 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 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因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
9、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A. 婚姻自主观念日渐流行B. 三纲五常日益强化C. 爱情至上观念日渐流行D. 佛教观念影响很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醒世姻缘传这部小说中的“前世、今世、生死轮回、因果”等字眼均是佛教的典型的思想观念,所以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受佛教观念影响很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D。项错在自主;中强化没有体现;中观念流行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古代文学佛教观念影响文学8.有人认为, “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
10、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楷书演绎了古代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B.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C.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D.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 “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 “人类自身开始觉醒”中由开始对大自然的敬畏,到人自身的觉醒,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人本身,是人文意识的发展,故 C项正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重道轻器,缺乏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故 A项排除;材
11、料中没有涉及到对“科学”的认识,故 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 “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 “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等信息可得出古代中国的书法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与“天人感应”无关,故 D项排除。9.宋代图画见闻志:“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5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精”的要义在于( )A. 理想化的道德人格 B. 绘画技法高雅传神 C. 生动体现事物特质 D. 忠实再现事物全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
12、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可知, “精”的根源是高尚的人品,因此“精”的要义在于理想化的道德人格,故 A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高雅传神的原因,故 B项排除;材料认为“精”的根源是高尚的人品,故 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0.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 “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 )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尚书尧典 ) 。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 。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 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B. 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C. 存在浓
13、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D. 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主要说明天文对于时令变化, “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说明对于宇宙讨论很少,体现出古代科学的实用性,故 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天文学,没有算学,故 A错误;迷信色彩不符合题意,故 C错误;儒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错误。11.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B. 社会主流思
14、想改变C.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D.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 “而且主人公6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于市民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故 A项正确;理学是社会主流思想,没有发生改变,排除 B;材料强调市民价值观念变化,与封建制度日益衰落无关,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风气渐趋败坏,而是强调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排除 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 “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
15、生药铺主管了” ,结合市民文化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12.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A. 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C. 儒家思想“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藩务、夷务和商务机构来承接”说明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国人思想具有天朝上国思想,因此外交部出现很晚,故 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下有朝贡贸易,采用的是“朝贡藩属”的外交体制,故 A项排除;中央权力结构复杂,这会导致行政效率低
16、下(办事慢),与体制变革快慢无关,故 B项排除;“朝贡藩属”的外交体制下承担外交职能的礼部和理藩院,故 D项排除。13.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 。1911 年 10月 13日, 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 ”以上史实说明( )A.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 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C. 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D. 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1911 年 10月 13日, 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
17、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可以得出各地纷纷报道辛亥革命,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故 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民主共和思想,故 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报刊对革命7的报道,不是革命促进报刊的产生,故 B项排除;中华民国是 1912年 1月成立的,故 D项排除。14.1894年 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 年 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
18、为真实可信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 B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真实可信” ;C 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 ;材料强调的是史料的作用,故 D项排除。15.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 ”这一政策( )A. 其目的是适应战争特殊
19、环境 B.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C. 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 D.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42 年” “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 ,这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的需要实行的盐业专卖制度,故 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 1935 年,故 B项错误;该制度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膨胀,不利于近代化发展的潮流,故 CD 错误。16.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A. 推动
20、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8B. 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 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周恩来以及“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说明是 1972年中美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 D项正确。A 是日内瓦会议影响。B 是 1971年联合国大会。C 是 1979年 1月 1日中美建交。17.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 ,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普罗塔戈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21、 )A. 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 B. 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C. 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D. 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实际上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从思想理论上论述了人的重要价值,肯定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城邦与人、法律之间的关系,故 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在城邦中的地位,故 CD项排除。【点睛】材料“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人的作用。18.在古代雅典,500 人会议负责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相当于政府。五百人会议常设机
22、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 35至 36天,一年正好有 10届政府。这样的运作方式( )A. 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 B. 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C. 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D. 有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表明是轮流坐庄、轮番而治,这样的运作方式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有9利于平民参政,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故 A项正确;从材料“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 35至 36天”中可以看出这种运作方式不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故 C项
23、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主运作方式有利于平民参政,没有体现出对官员的监督和决策的过程,故 BD项排除。19.古罗马法学家的学说是构成罗马法律制度的基石之一,法学家以他们的学术权威和皇帝所授予的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这反映出古罗马( )A. 立法机构主要由法学家构成 B. 法律创制的过程蕴含理性精神C. 学者享有等同法官的司法权 D. 贵族垄断立法并随意曲解法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中可以看出,罗马法通过对法律制度基本原则的批判性思索,才可把法学研究引向深入,
24、故 B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立法机构的构成和司法权的享有,故 AC项排除。20.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材料中这种新式房间出现( )A. 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 B. 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C. 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 D. 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私人空间、自己的安宁”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肯定人,肯定人性,新式房间的出现能够凸显个性独立,也能够促进自我发展的,故 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男女平等的问题,故 A项排除;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尚未得到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夏津县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12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