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六国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六国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六国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目标导航 1了解古代散文在形与神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理解本单元所选各篇散文的思想感情。 3学习分析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重点分析“自主赏析”中三篇散文的艺术特点,体会古代散文的逻辑性与抒情性。 5掌握本单元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内容概说 这个单元共选六篇古代散文,从时代上说,唐宋元明清都有。之所以选到一个单元里来,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和文气上有某些共同之处。 “赏析示例”选的是苏洵的六国论。这篇议论文通过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提出“弊在赂秦”的观点。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借古讽今,给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自主赏析”中的第一篇文章是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2、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自己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用后唐庄宗的兴亡历史,阐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他早逝的侄儿写的祭文,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的一篇风格较特别的文章,以乐景写哀情,对亡友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沉痛的哀悼。 “推荐作品”是方苞的狱中杂记和张岱的陶庵梦忆序,从思想上、内容上、表达上说,都是很丰富的,应该认真阅读鉴赏。,赏析指导 1本单元所选的文章照顾到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六国论伶官传序属于议论文,在结构和行文上比较严谨规范,通过提要钩玄,逐段梳理归纳,文章的构思和脉络即
3、能清楚地显示出来。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记叙文,两文都是随着情感和思维的流动,把恳挚的亲情、友情与一些琐事夹杂在一起叙述,一方面“散”的特征非常鲜明,另一方面由于情感充沛,首尾贯注,便于从声调高低、节奏快慢和文辞表达上把握文章的气脉,认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精读以上几篇文章,对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四篇文章虽然有偏重于议论或偏重于抒情的不同,但都是情理兼用。,六国论借古论今,在秦与六国之间,恶秦而亲六国;对六国又是责之复哀之,从而形成沉痛激切的文气。学习中可以此为例,领悟本文的“气脉”,把握本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鉴赏方法。伶官传序回顾后唐庄宗
4、从取得成功到迅速转为失败的过程,总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感慨良多,虽议论而同时有很强的抒情性。祭十二郎文在抒写对亡侄的哀悼和人生感喟中,隐含着对生死祸福难明难测的理性思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围绕画竹结构全篇,阐发绘画理论与缅怀悼念文与可紧密结合在一起,情理兼用的特征更为明显。,除以上四篇外,本单元的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杂叙所历所见,或痛心于刑狱黑暗腐败,或忧愤于国破家亡,也是通篇情感贯注、情理兼胜的优秀散文。阅读这些文章,从结构、意脉、文气等方面多作体会,不仅会欣赏到古代散文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会对写作有多方面的启示。,2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中的思想
5、情感脉络,有多种途径。(1)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2)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由气而通其意,以及其辞与法”(张裕钊与吴至甫书)也是有效的途径。 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讲文气,以文气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流程。作者的神气通过音节字句来表现,读者则由音节字句寻求神气。用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反复诵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快读,把一篇文章一口气读完,感受来得迅速集中,对文章的总体风貌、规模体势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读,则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这样阅读比专靠分析研究,在感受上跟作品会契合得更深一些。,当然,作家
6、讲“气”,也有区别:有的强调心平气和,从容闲雅;有的强调气势充沛,喷薄出之。同学们可以把提要钩玄、沉思力索与反复诵读、“因声求气”结合起来,在获得对作品情意的深切了解之后,再进一步研究作者表情达意时自然形成的高下、缓急、顿挫的声调和各种艺术手法,从而学会在写作时运用借鉴,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赏析示例 六国论,学 习 目 标,1结合本文提供的相关时代背景,了解“论”的文体特点及作者的生平。 2阅读注释,扫除语言障碍;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从而理解作者创作此文主旨,即讽谏宋王朝要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抗战。,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 苏
7、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因其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27岁始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权书等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修赏识,由此声名大振。后人因其二子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2了解背景 宋朝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单元 六国论 课件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散文 欣赏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