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12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12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分数:2.00)A.剩余价值学说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即当人们对某种事情或某种东西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2、”。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分数:2.00)A.世界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意识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精神创造的D.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同4.中医药讲究“三因”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辨证施治。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分数:2.00)A.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5.正确理
3、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 )(分数:2.00)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分数:2.00)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7.“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
4、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最初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分数:2.00)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9.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由于( )(分数:2.00)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工人劳动时间绝对延长的结果D.工人工资水平绝对降低的结果10.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 )(分数:2.00)A.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所产生的买和卖的分裂B.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而产生的支付连锁
5、关系的破坏C.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D.经济危机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11.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动因在于( )(分数:2.00)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C.国际分工的发展D.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需要12.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 )(分数:2.00)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各得其所,因人而异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13.1894 年 1 月 3 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
6、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做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分数:2.00)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7、(分数:2.00)_15.2016 年 5 月 17 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分数:2.00)A.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B.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C.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D.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16.人在实践中要改造客观世界,又要改造主观世界,二者的关系
8、是( )(分数:2.00)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主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客观世界B.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主观世界在实践基础上能够正确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17.“在自然界里,同样的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正像在历史上这些规律支配着似乎是偶然的事变一样;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这句话反映出( )(分数:2.00)A.自然界的规律可以脱离偶然性B.规律是通过偶然性显示出来的C.规律发生作用是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D.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领域都存在着规律18.关于“蝴蝶
9、效应”,有人举例说北半球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引起了南半球某个地区的气象变化。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分数:2.00)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联系是主观的C.思维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D.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19.“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分数:2.00)A.承认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B.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C.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D.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20.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
10、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先有理论再有实践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理论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1.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 )(分数:2.00)A.价值评价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B.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特征C.价值评价完全因人而异,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评价,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D.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2.在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的有( )(分数:2.00)A.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
11、形成的各种生产方式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23.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分数:2.00)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4.“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分数:2.00)A.人的价值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人类进步相一
12、致B.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C.重视社会价值,轻视生命价值D.人在社会中总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25.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分数:2.00)A.市场竞争B.价格波动C.资源的有效配置D.供求关系的变化26.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有( )(分数:2.00)A.资本周转时间B.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C.剩余价值的多少D.生产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构成27.我们必须用辩证批判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中属于客观真理,应该学习、参考、借鉴的有( )(分数:2.00)A.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B.经济学说中关于经
13、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C.哲学思想中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D.法律理论中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28.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分数:2.00)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B.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C.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D.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9.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生产全面社会化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0.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转基因产品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对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巨大冲击。国内关于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争论甚嚣尘上。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科技最新发展成果,在确保粮食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使用、增加食物营养、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此外,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经经过严格检测,欧美国家已经使用了 20 年,均没有发现任何安全问题。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产品的涌入,会损害生物多样性,并会对人类遗传因素造成不可逆影响。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安全问题,但这种影响可能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凸显出来。
15、此外,转基因产品的反对者指责,那些欢迎转基因技术、鼓吹转基因产品的人,背后有利益因素驱动。他们与发达国家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种子研发公司存在利益输送。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支持者则认为,受利益驱使的,恰恰是那些反对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人,他们与国内传统产品种植企业存在某种利益关系,这是他们鼓吹非转基因产品的重要原因。请回答:(分数:6.00)(1).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转基因产品这一客观事物有不同观点?(分数:2.00)_(2).为什么欧美国家对转基因产品 20 年使用的实践,未能完全证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分数:2.00)_(3).在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对我们有何启示?(分数:2.00
16、)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12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分数:2.00)A.剩余价值学说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
17、展的普遍规律和最终宿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之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D。3.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即当人们对某种事情或某种东西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分数:2.00)A.世界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18、,世界是精神创造的 D.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同解析:解析:事物是否存在,事物如何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信”或者“不信”)为转移,“信则有,不信则无”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C。4.中医药讲究“三因”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辨证施治。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分数:2.00)A.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解
19、析:解析:“三因”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既要注重事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要研究事物的特殊性和个性,从而能够对症下药,取得奇效。但并不涉及从特殊性总结归纳出普遍性及理论与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B。5.正确理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 )(分数:2.00)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观点,主要是考查实践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作用。主客体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客体是实践的客体,所以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D。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
20、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分数:2.00)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解析:解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
21、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题干所引用的科学史上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人类的认识及科学未来成果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表明了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同时,它也表明了就个人而言,包括“杰出的老科学家”,其认识具有相对性、有限性和非至上性。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揭示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非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非至上
22、的和有限的。”答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干所引用名言的含义。考生较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只是简单地注意到其中的“可能”与“不可能”等表面关键词,从而选择 C 项。但考生只要认真地审题后,就不难发现其真正的考点是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原理。而且,选项 A、B、C 本身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因此,正确选项为 D。7.“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解
23、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动态的更替;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因为人们首先得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其他活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A。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最初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分数:2.00)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