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检测卷(一)苏教版选修6.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检测卷(一)苏教版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检测卷(一)苏教版选修6.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检测卷(一)(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 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 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 NaOH 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
2、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解析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溶于水,所以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 4)2SO4溶液,蛋白质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即为盐析,所以可得较纯的蛋白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将色素吸附而沉淀,所以 A、B、D 正确;C 油脂加入浓 NaOH 溶液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所以得不到油脂。答案 C2.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的一种。已知两种有机色素 A 与 B 混合在一起,经测定知 A 的极性比 B 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溶解过滤法,B 不溶于水,A 溶于水B.用重结晶法,A
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B 大C.用蒸馏法,因为 A 的熔沸点高D.用纸层析法,丙酮为展开剂,下端为 A,上端为 B解析 因为 A、B 为有机色素,所以 A、B 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因此可利用有机溶剂丙酮作展开剂,用纸层析法分离两种色素,因为 A 的极性比 B 强,故 A 的转移速率慢一些,A 在下端,B 在上端,D 正确。2答案 D3.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A.萃取 B.蒸馏C.过滤 D.纸层析 解析 萃取法依据的是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差别进行分离的;蒸馏法是依据物质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纸层析法是依据性质不同的物质随扩散剂移动速度的不同
4、进行分离的;只有过滤是根据微粒大小来进行分离的。答案 C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A 溴化钠溶液(NaI) 溴水 蒸馏B 氯化铵溶液(FeCl 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C 二氧化碳(CO) O2 点燃D 淀粉(KCl) H2O 置于半透膜袋中漂洗解析 A 中加入溴水将 NaI 转化为 I2后,应用 CCl4萃取,分液除去碘,A 错误。B 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在除去铁离子的同时会与 NH 反应,且引入钠离子杂质,很难除去,B 错误。 4C 中少量杂质 CO 难以燃烧,且易引入杂质 O2,C 错误。D 中淀粉属于
5、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留在袋中,KCl 溶液则可以通过半透膜被洗去,D 正确。答案 D5.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利用了物质的沸点的是( )A.蒸馏 B.萃取C.重结晶 D.蒸发解析 萃取、重结晶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蒸发是通过加热将溶剂蒸发掉;蒸馏则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答案 A6.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进行色素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排列在最里圈的色素呈( )A.橙黄色 B.蓝绿色C.黄绿色 D.黄色3解析 叶绿体中 4 种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大小顺序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故最内层应为黄绿色
6、。答案 C7.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总共需两次过滤解析 KNO 3中混有 NaCl 应提纯 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有,操作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 KNO3饱和溶液,操作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 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 KNO3晶体。故选 C。答案 C8.下列实
7、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溶液中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解析 蒸发操作时,当在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萃取操作时,有机萃取剂应与水互不相溶,其密度可大于水也可以小于水。答案 C9.油墨是由多种色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某同学欲用纸层析法将其主要色素分离开来,可选用作展开剂的物质是( )A.盐酸 B.酒精C.NaOH 溶液 D
8、.丙酮盐酸解析 纸层析中要求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应有适当的溶解度。答案 D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A.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C.可用酒精代替 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D.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解析 C 项,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错误。答案 C11.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 NH4Cl 从几乎饱和的 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 和 NH4Cl 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 NaHCO3的 NH4Cl。NaCl 和 NH4Cl 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操作是( )
9、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A CO2 3040 B CO2 010 C NH3 3040 D NH3 010 解析 根据溶度积的规则,在电解质溶液中,如果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常数 Ksp,就会有沉淀生成。因此,要使溶液析出沉淀或要使沉淀得更完全,就必须创造条件,使其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在一定条件下向含有大量 NH4Cl 的 NaHCO3溶液中通氨气,并加入 NaCl 粉末,是为了增大 NH 和 Cl 的浓度,使 NH4Cl 更多地析出。同时选择 NH4Cl 溶解度较小、NaCl 溶 4解度较大的条件。答案 D12.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
10、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5选择试剂 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加热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A.试剂为 Ba(OH)2溶液B.操作为结晶C.操作为过滤D.试剂为稀 HNO3解析 根据题意,可用 Ba(OH)2溶液除去 SO 、NH 和 HCO ,NH 3H2O 通过加热除去,24 4 3操作为加热。过量的 Ba2 用 Na2CO3溶液除去,过滤除去沉淀,滤液中过量的 OH 和 CO用硝酸除去,则操作为过滤,试剂为稀 HNO3。23答案 B13.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方法:称取 3 g 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将海带剪碎,用酒
11、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 1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 23 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 1 mL H2O2溶液,观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中也可以用水洗涤除去海带表面的附着物B.步骤过滤操作需要两种玻璃仪器C.步骤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淀粉可看到蓝色现象D.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得到纯度高的 I2解析 因为海带中的 I 能溶解在水中,所以海带不要用水洗涤。过滤需要玻璃棒、烧杯、漏斗三种玻璃仪器。步骤发生的反应为:2KIH 2O2H 2SO4=I2K 2
12、SO42H 2O,生成的I2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物质。通过步骤所得的溶液中含有 I2、K 2SO4等,常用如CCl4等萃取剂进行萃取,然后经过蒸馏等操作除去萃取剂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 I2。答案 C1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故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是 100 ,酒精的沸点是 78.5 ,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6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可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D.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淀粉中混有的碘化钾可用渗析法分离解析 A 项
13、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但酒精与水能互溶,液体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B 项将酒精与水组成的混合物蒸馏,只能得到含少量水的酒精,应该先加入新制的生石灰 CaOH 2O=Ca(OH)2,再加热蒸馏才能得到无水酒精。C 项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减小的幅度很小,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减小的幅度较大,用冷却结晶法,随着 NaCl 晶体的析出,同时也有 KCl 晶体析出,达不到分离的目的。D 项正确。答案 D15.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沸点/ 138 144 139 80熔点/ 13 25 47 6下
14、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解析 A 项,甲苯生成二甲苯是甲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正确;B项,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甲苯和苯之间,故沸点也介于二甲苯和苯的沸点之间即介于 80 和 138 之间,错误;C 项,苯的沸点和二甲苯的沸点相差很大(大于 30 ),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正确;D 项,因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二甲苯混合物中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正确。答案 B16.下列实验中,
15、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7A.分离 Na2CO3溶液和 CH3COOC2H5,选B.用 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C.用 FeCl2溶液吸收 Cl2选D.粗盐提纯,选和解析 A 项,乙酸乙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二者会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分离,选择,A 项错误;B 项,用 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择,B 项正确;C 项,可以用作洗气瓶,可用于氯化亚铁溶液吸收氯气,C 项正确;D 项,粗盐提纯需要过滤、蒸发结晶,选择和,D 项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7.(8 分)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一)碳
16、酸钙的制备(1)步骤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填标号)。8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b.玻璃棒用作引流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二)过氧化钙的制备CaCO3 滤液 白色结晶 稀 盐 酸 、 煮 沸 、 过 滤 氨 水 和 双 氧 水 冰 浴 过 滤 (3)步骤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性(填“酸” 、 “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4)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7、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产品的缺点是_。解析 (1)反应混合液中盐酸过量,加入氨水可以中和盐酸,调节溶液的 pH,使 Fe3 转化为 Fe(OH)3沉淀而除去。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2)a 项,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容易造成溶液飞溅,错误;b 项,玻璃棒用作引流,正确;c项,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有气泡,正确;d 项,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错误;e 项
18、,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划破滤纸,错误。(3)步骤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CO2,溶液呈酸性,而 CaO2溶于酸,9故应将溶液煮沸以除去溶解的 CO2气体。(4)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CaCl2、H 2O2、NH 3H2O,产物为 CaO2、NH 4Cl 和 H2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 3H2OH 2O2=CaO22NH 4Cl2H 2O,由于 H2O2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反应应在冰浴中进行。(5)由于乙醇与水互溶且易挥发,所以使用乙醇洗涤去除晶体表面的水分。(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高中化学 专题 物质 分离 提纯 检测 苏教版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