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省德阳五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20 分钟,总分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文化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第一是生吞活剥,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演员。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 18 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其次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也无法还
2、原传统的工艺,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摘掉乌纱帽,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
3、,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 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句话是儒学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它是愚昧落后的东西。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 “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你怎么能把“小人”随意阐释为“儿童”呢?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
4、而歌” ,就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这个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庄周死了妻子, “鼓盆而歌” ,敲的就是这种玩意儿。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也就是集体击缶,专门给死者唱挽歌。在奥运会开幕式- 2 -上,让几千个士兵在那里奋力击缶,在下请问导演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摘编自朱大可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 18 个尺寸来进行改造。B商人重
5、建古迹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大肆推销食品都属于文化造伪的行为。C “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不能随意阐释为“儿童” 。D庄周妻子去世时,庄周“鼓盆而歌” ,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为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论析精当,体现了逻辑思辨性和社会干预性。B.文章辩证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认为应该尽快界定搜索权力的边界。C.文章针对文化拯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举例论证,所举实例古今兼顾。D.文章对中国文化拯救过程中的误区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见解深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传
6、统服饰的传承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不能完全照搬。B当前社会道德匮乏,但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又是道德过剩的表现。C今人阐释古代文献时,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可以有所发挥,但不能脱离原义。D对历史器物开发要严肃谨慎,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否则容易沦为文化笑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45 题。北 京 折 叠郝景芳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
7、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老刀从小生活在第三空间。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么样。他是个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一直做下去。他还没找到可以独自生存的意义和最后的怀疑主义。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间隙占据一席。老刀生在北京城,父亲就是垃圾工。据父亲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找到这份工作,- 3 -为此庆贺了整整三天。父亲本是
8、建筑工,和数千万其他建筑工一样,从四方涌到北京寻工作,这座折叠城市就是父亲和其他人一起亲手建的。一个区一个区改造旧城市,像白蚁漫过木屋一样啃噬昔日的屋檐门槛,再把土地翻起,建筑全新的楼宇。他们埋头斧凿,用累累砖块将自己包围在中间,抬起头来也看不见天空,沙尘遮挡视线,他们不知晓自己建起的是怎样的恢弘。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们才像惊呆了一样四处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个怪胎。奔逃之后,镇静下来,又意识到未来生存在这样的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殊荣,便继续辛苦摩擦手脚,低眉顺眼勤恳地,寻找各种存留下来的机会。据说城市建成的时候,有八千万想要寻找工作留下来的建筑工,最后能留下来的,不过两千万。
9、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虽然只是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层层筛选,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老刀的父亲靠强健的意志在汹涌的人流中抓住机会的细草,待人潮退去,留在干涸的沙滩上,抓住工作机会,低头俯身,艰难浸在人海和垃圾混合的酸朽气味中,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既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和分解者。老刀出生时,折叠城市才建好两年,他从来没去过其他地方,也没想过要去其他地方。他上了小学、中学。考了三年大学,没考上,最后还是做了垃圾工。他每天上五个小时班,从夜晚十一点到清晨四点,在垃圾站和数万同事一起,快速而机械地用双手处理废物垃圾,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传来
10、的生活碎屑转化为可利用的分类的材质,再丢入再处理的熔炉。他每天面对垃圾传送带上如溪水涌出的残渣碎片,从塑料碗里抠去吃剩的菜叶,将破碎酒瓶拎出,把带血的卫生巾后面未受污染的一层薄膜撕下,丢入可回收的带着绿色条纹的圆筒。他们就这么干着,以速度换生命,以数量换取薄如蝉翼的仅有的奖金。第三空间有两千万垃圾工,他们是夜晚的主人。另三千万人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过活,但绝大多数人心知肚明,垃圾工才是第三空间繁荣的支柱。每每在繁花似锦的霓虹灯下漫步,老刀就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这种感觉他没法和人交流,年轻一代不喜欢做垃圾工,他们千方百计在舞厅里表现自己,希望能找到一个打碟或伴舞的工作。在服装
11、店做一个店员也是好的选择,手指只拂过轻巧衣物,不必在泛着酸味的腐烂物中寻找塑料和金属。少年们已经不那么恐惧生存,他们更在意外表。老刀并不嫌弃自己的工作,但他去第二空间的时候,非常害怕被人嫌弃。【注】故事中的北京,是幻想出来的一座可以“折叠”的未来城市。8000 万的人口被分成三个独立空间。所谓的折叠,是指整座北京城会定时翻转,第一空间在大地一面,二三空间在另一面,当其中一个空间生活的时候,另外两个空间的人要进入“催眠胶囊”来强制休- 4 -眠。每 48 小时中,24 小时属于第一空间,16 小时属于第二空间,而第二天夜晚的 8 小时,则留给第三空间。当然,三个空间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也截然不同。三
12、个空间相关却又独立,居民很难也不被允许跨越空间。主角“老刀”是第三空间垃圾处理厂的一位工人,为了给收养的女儿糖糖挣一笔钱,能上“一般不错”幼儿园而铤而走险,替人送信,到一二空间走了一遭。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第一段有大量冷静客观的说明性数字,让读者了解折叠城市的空间构成,人口分布,还有享用时间的规划分配状况。B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因而第一空间居民认为自身的文化底蕴更厚。C小说的标题北京折叠富含深意,不仅指这座未来城市空间上的折叠转换,也隐喻了现代城市存在的阶层分化与固化的问题。D老刀在繁花似锦
13、的霓虹灯下漫步,却觉得头顶都是食物残渣构成的彩虹,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工作环境已经影响到老刀对外界事物的认知。5文中画线句子处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 分)二、古诗文阅读(41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曒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
14、,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 5 -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
15、,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6.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B.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C.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D.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
16、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7. 对文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疏是一种文体,是帝王向臣子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B. 古汉语中拜、授、除表示授予、担任官职,擢、进、升等都表示官员职务升迁。C. “劾”意为揭发罪状,劾奏,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D. “万机”,指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现在仍在使用这个意思,如“日理万机”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B. 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
17、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C. 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D.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9.翻译(15 分)(1)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 -(3)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
18、下面这首词,完成 10-11 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 ,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 “刚刚”的意思。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1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德阳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