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化学实验12铜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学案.docx
《2019高一化学实验12铜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一化学实验12铜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实验 12 铜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铜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1、验证浓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化性2、培养从实验现象探究实验本质的思维3、掌握实验室制取 NO2和 NO 的原理Cu+2H2SO4(浓) CuSO4 +2H2O +SO2= = = Cu + 4HNO3(浓) =Cu(NO3)2+ 2NO2 +2H 2O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 4H 2O 试管、具支试管、酒精灯、导管、双孔塞、单孔塞、分液漏斗、试剂瓶、水槽铜丝、铜片、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2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
2、的铜丝。在试管中加入 2ml 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起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铜丝表面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将 a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铜发生氧化还原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漂白性)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 +2H2O = = = +SO2。实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后,将铜片置于两支具支试管的底部(如上图) ,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 2
3、ml的浓硝酸、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A 试管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具支试管上部空间无色变为红棕色,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无色的气体且不能充满集气瓶;B 试管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具支管上部空间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后又变为无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铜与浓硝酸反应可以制得红棕色的NO2,NO 2能与水反应;铜与稀硝酸反应可制得 NO 气体,NO 容易与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 NO2。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 3NO2+H2O=2HNO3+NO在铜与浓硫酸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酸和氧化剂铜过量,浓硫酸能否完全反应?请说明理由。不能,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4、浓硫酸逐渐变稀为什么要用浸有碱液的棉团塞住试管口?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3A、B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NO,向集气瓶中通入少量的氧气或者空气,气体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说明是 NO 气体。或者敞口放置,瓶口由无色变为红棕色。(1)铜和浓硫酸反应必须加热,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增大接触面积。(2)常温下,铝、铁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不发生反应,因为发生钝化形成氧化膜,阻止进一步反应。(3)铜与浓硫酸反应,在计算中注意浓硫酸逐渐变稀,无法完全反应。(4)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就越强。(5)活泼金属和硝酸反应不生成 H2,硝酸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
5、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D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使品红褪色【答案】C【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度降低是因溶剂增多,而浓盐酸易挥发浓度减小是因溶质减少,原因不同,A 错误;B氯水中 HClO 具有强氧化性使红墨水褪色,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褪色,原理不同,B 错误;C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均是因为发生了钝化,原理相同,C 正确;D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不相同,D 错。答案选C。2有关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
6、的是()A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1B浓硫酸在反应中既体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酸性C标准状况下,lmol 铜和 2mol 浓硫酸充分反应可得 22.4L 气体D1mol 铜和足量浓硫酸反应,转移电子个数为 2NA4【答案】C【解析】A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 2SO4(浓)CuSO4SO 22H 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Cu 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2 价,= = = Cu 为还原剂,S 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从+6 价降低到+4 价,一部分化合价不变,浓硫酸为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故 A 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
7、和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铜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生成二氧化硫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故 B 正确;Clmol 铜和 2mol 浓硫酸充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停止,铜和硫酸均不能完全反应,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小于22.4L,故 C 错误;DCu 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2 价,1mol 铜和足量浓硫酸反应,转移电子 2mol,转移电子个数为 2NA,故 D 正确;答案选 C。3将足量的铜片与 100mL 18molL1浓硫酸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2SO气体 VL,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B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
8、剩余C被还原的硫酸为 molV22.4D参加反应的 Cu 为 09mol【答案】D【解析】浓硫酸中 n(H2SO4)=0.1L18molL1=1.8mol,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 2O。A由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 2O,则该= = = = = = 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故 A 正确;B反应结束后铜过量有剩余,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则硫酸也有剩余,剩余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故 B正确;C由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 2O,被还原的硫酸为 mol,= = = V22
9、.4故 C 正确;D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因此,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一半,即小于 0.9mol,则参加反应的 Cu 也小于 0.9mol;参加反应的 Cu 小于 0.9mol,故 D 错误;故选 D。4在常温下,下列操作中不能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是()A分别加入铁片 B分别加入蔗糖5C分别加入铜片 D分别加入硫酸铜晶体【答案】C【解析】A常温下,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现象不同,所以可以区别,故 A 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能使蔗糖被氧化而变黑,稀硫酸不能使蔗糖被氧化,所以现象不同,可以区别,故 B 正确;C常温下
10、,铜不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稀硫酸都是无色液体,所以观察外表无法区别,故 C 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硫酸铜晶体变为无色,而稀硫酸不能使硫酸铜晶体变为无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别,故 D 错误;故选 C。5工业上制取硫酸铜不是直接用浓硫酸与铜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地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这样做的优点是()节省能源 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提高了硫酸的利用率 提高了铜的利用率A B C D全部【答案】C【解析】此方法符合“绿色化学”的宗旨,从制备的各个环节中都能防止污染和浪费。浓硫酸与铜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有毒,对环境有危害;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地
11、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铜、氧气和稀硫酸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产生有害气体,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了硫酸的利用率,节省了能源,均符合题意,C 正确;正确选项 C。6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铜与稀硝酸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质量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C途径的制备方法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途径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2【答案】B【解析】制取硝酸铜的有关反应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 3(稀)= =3Cu(NO3)2+2NO+4H 2O;铜与浓硝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一化学 实验 12 硫酸 硝酸 反应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