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专题测试(七)苏教版选修6.doc
《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专题测试(七)苏教版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专题测试(七)苏教版选修6.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七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专题测试(七)(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1(7 分)某兴趣小组按下列方案完成“由含铁的久置的废铝片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废铝片样品,加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步骤:边搅拌边向步骤的滤液滴入稀硫酸至溶液的 pH89,产生白色的 Al(OH)3沉淀,静置、过滤、洗涤;步骤:将步骤中得到的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步骤: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的操作中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过滤的目的是_。(2)步骤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3)步骤中溶液 pH89 时,检验沉淀
2、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除控制溶液的 pH89 可以得沉淀外,还有更好的做法:_;理由:_。解析 (1)因为 Al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而铁与 NaOH 溶液不反应,故过滤是为了除去铁等难溶性杂质。(2)久置的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加入 NaOH 溶液后发生两个反应:2Al2O3与 NaOH 溶液反应、Al 与 NaOH 溶液反应。(3)若沉淀完全,则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继续滴加少量的稀 H2SO4,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它可以溶于过量的稀 H2SO4中,故更好的做法是将稀 H2SO4改为通入 CO2。答案 (1)漏斗 除去铁等难溶性物质(2
3、)Al2O32OH 3H 2O=2Al(OH) 42Al2OH 6H 2O=2Al(OH) 3H 2 4(3)取少量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少量的稀 H2SO4,若无沉淀生成,则表明沉淀完全 通入 CO2 Al(OH) 3不会溶于 H2CO3溶液(或 CO2的水溶液)2(7 分)2苯基2丁醇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溴苯为原料合成该中间体的反应原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步骤 1:将镁条置于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 100 mL 乙醚( 0.71 gcm3 ),在冷却条件下缓缓滴入溴苯,微热并加入一小块碘引发反应。步骤 2:滴加 14.2 mL 丁酮和 30 mL 乙醚混合物,
4、发生反应;滴加入 20%的 NH4Cl 水溶液,发生反应。步骤 3:分出油层,用水洗涤至中性,用无水 CaCl2干燥。3步骤 4:用装置先蒸出乙醚,再蒸馏出产品。(1)步骤 1 中加入碘的作用是_。(2)装置中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的名称是_,反应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_。(3)步骤三中分离出油层的具体实验操作是_。(4)装置采用的是减压蒸馏,实验时需将吸滤瓶需连接_;采用这种蒸馏方式的原因是_。解析 本题考查 2苯基2丁醇的制备实验。(1)I 2引发反应,作为催化剂。(2)恒压漏斗中盛液体处的压强与三颈烧瓶中的压强相等。冰水冷却反应,减慢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都为防止
5、反应过于剧烈。(3)分层油层和水层,可采用分液操作。(4)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物质的沸点,防止物质在高温下分解。答案 (1)做催化剂(2)恒压漏斗 该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于剧烈(3)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4)抽气泵 降低 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3(7 分)硫酸亚铁铵(NH 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步骤 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步骤 2 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 3 molL1 H2SO4溶液,在 60 左右使其
6、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 FeSO4溶液。步骤 3 向所得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 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 1 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_(填仪器编号);铁架台 燃烧匙 锥形瓶 广口瓶 研钵 玻璃棒 酒精灯(2)在步骤 2 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4_;(3)在步骤 3 中, “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和过滤;(4)本实验制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 Fe3 杂质。检验 Fe3 常用的试剂是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解析 步骤 1 是溶液加热和过滤操作,用不到;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
7、亚铁离子的水解;步骤 3 是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下的蒸发与结晶过程。答案 (1) (2)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3)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 (4)KSCN 溶液 溶液显血红色4(7 分)乙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图 1、图 2 装置合成乙酸正丁酯(夹持装置已略去),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H 3COOHCH 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 2O 浓 硫 酸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 度( gcm 3) 水中溶解性正丁醇 74 117.2 0.80 微溶乙酸 60 118.1 1.05 易溶乙酸正丁酯 116 126.5 0.90
8、 微溶实验步骤如下:在图 1 的圆底烧瓶中,装入 7.0 g 正丁醇和 7.0 g 冰醋酸,再加入 34 滴浓硫酸。如图 1 所示,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加热圆底烧瓶,待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将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先后用水、10%碳酸钠溶液洗涤。分离得到的酯层再用水洗涤后倒入锥形瓶中,加无水硫酸镁干燥。5将干燥后的酯层倒入图 2 的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收集 124 126 的馏分,称得质量为 7.0 g。回答下列问题:(1)图 2 冷凝管中冷水从_口流入(用字母表示);仪器 d 的名称是_。(2)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并洗净备用。分离上下层液体时,
9、应先_,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实验中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任写一种)。用 10%碳酸钠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4)实验 1 圆底烧瓶 c 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选填字母)。A25 mL B50 mLC250 mL D500 mL(5)分水器中预先加水至略低于支管口。在加热过程中,除去生成水的操作是_:判断反应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6)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_。解析 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利用除去生成的水的方法促使酯化反应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的转化率。生成的水和酯冷凝回流到分水器中,由于乙酸正丁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所
10、以在上层。 n(CH3COOH)0.117 mol, n(C4H10O)0.094 5 mol,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100%63.9%。7.0 g0.094 5 mol116 gmol 1答案 (1)b 尾接管 (2)检漏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3)CH 3CH2CH=CH2 除去醋酸、硫酸 (4)B (5)打开分水器下端的活塞,让水流出 分水器中水面高度基本不再变化 (6)63.9%5(7 分)乳酸亚铁晶体(CH 3CH(OH)COO2Fe3H2O, Mr288)是常用的补铁剂。乳酸亚铁可由乳酸与碳酸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反应制得:2CH 3CH(OH)COOHFeCO 3
11、 CH 3CH(OH)COO2FeCO 2H 2O。6某兴趣小组用 FeCl2(用铁粉与盐酸反应制得)和 NH4HCO3制备 FeCO3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 装置的名称是_。(2)将生成的 FeCl2溶液压入 C 装置的操作是_,该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将制得的 FeCO3加入到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75 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的_,除去铁粉。其中加入少量铁粉的作用是_。(4)从上述(3)所得溶液中获得乳酸亚铁晶体的方法是:_、_、洗涤、干燥。(5)该兴趣小组用 KMnO4测定产品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乳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分数,发现
12、产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 100%,其原因可能是_。经查阅文献后,该兴趣小组改用铈(Ce)量法测定产品中 Fe2 的含量。取 2.880 g 产品配成 100 mL 溶液,每次取 20.00 mL,进行必要处理,用 0.100 0 mol/L 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 Ce(SO4)2 19.7 mL。滴定反应为:Ce4 Fe 2 =Ce3 Fe 3 ,则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分数为_。解析 (2)利用生成氢气,使 B 装置中气压增大,将 B 装置中的氯化亚铁溶液压入 C 中,具体操作为:关闭活塞 3,打开活塞 2;C 装置中 FeCl2和 NH4HCO3发生反应:FeCl
13、22NH 4HCO3=FeCO32NH 4ClCO 2H 2O。(3)实验目的是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加入 Fe 粉,防止 Fe2 离子被氧化,过量的铁粉可以充分利用,得到乳酸亚铁,应用乳酸除去。(4)在 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制得乳酸亚铁,从热溶液中获得乳酸亚铁晶体,应经过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5)乳酸根中含有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的量增大,而计算中按亚铁离子被氧化,计算所得乳酸亚铁的质量偏大,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会大于 100%;由:Ce4 Fe 2 =Ce3 Fe 3 ,可知 20 mL 溶液中 n(Fe2 ) n(Ce4 )0.100 0 7m
14、ol/L0.019 7 L0.001 97 mol,100 mL 含有 n(Fe2 )0.001 97 mol 0.009 85 mol,故产品中乳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分数为100 mL20 mL100%98.50%。0.009 85 mol288 g/mol2.88 g答案 (1)分液漏斗 (2)关闭活塞 3,打开活塞 2 Fe2 2HCO =FeCO3CO 2H 2O (3)乳酸 防止 Fe2 被氧化 (4)冷却结晶 过 3滤 (5)乳酸根(或“乳酸根中的羟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98.50%6(7 分)乙酰苯胺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
15、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乙酰苯胺的制备原理为:实验参数:名称 性状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苯胺无色油状液体,有还原性1.02 184.4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乙酸 无色液体 1.05 118.1 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乙酰苯胺白色晶体 1.22 304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实验装置:(如图)注:刺形分馏柱的作用相当于二次蒸馏,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混合物的分离。实验步骤: 8步骤 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苯胺 9.3 mL,冰醋酸 18.4 mL,锌粉 0.1 g,安装仪器,加入沸石,调节加热温度,使柱顶温度控制在 105 左右,反应约 6080 min,反应生成
16、的水及少量醋酸被蒸出。步骤 2: 在搅拌下,趁热将烧瓶中的物料以细流状倒入盛有 100 mL 冰水的烧杯中,剧烈搅拌,并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得到乙酰苯胺粗品。步骤 3: 将此粗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晾干,称重,计算产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 1 中所选圆底烧瓶的最佳规格是_。a25 mL b50 mLc150 mL d200 mL(2)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要控制分馏柱上端的温度在 105 左右的原因是_。(3)步骤 1 加热可用_(填“水浴”或“油浴”)。(4)洗涤乙酰苯胺粗品最合适的试剂是_。a用少量冷水洗b用少量热水洗c先用冷水洗,再用热水洗d用酒精洗(5)步骤 2 得到
17、的粗晶体中因含有某些杂质而颜色较深,步骤 3 重结晶的操作是:将粗晶体用热水溶解,加入活性炭 0.1 g,煮沸进行脱色,_,再将滤液冷却结晶。(6)该实验最终得到纯品 9.1 g,已知苯胺、乙酸和乙酰苯胺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93 gmol1、60 gmol 1、135 gmol 1。则乙酰苯胺的产率是_。解析 (1)圆底烧瓶盛装液体一般不超过 ,所加试剂体积约 27.7 mL,选用 50 mL。(2)23从平衡角度分析是为了提高反应的产率,105 超过了水的沸点,水以蒸气逸出, 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3)由于加热温度超过 100 ,选用油浴加热。(4)因为乙酰苯胺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为了
18、减少乙酰苯胺的损失,使用冷水洗涤。(5)由“滤液”可知操作是为了过滤活性炭,为了减少产品的损失,趁热过滤。(6)反应中乙酸过量, n(苯胺) 0.102 mol,乙酰苯胺产率9.3 mL1.02 gmL 193 gmol 19100%66.1%。9.1 g0.102 mol135 gmol 1答案 (1)b (2)不断分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生成物的产率 (3)油浴 (4)a (5)趁热过滤 (6)66.1%7(7 分)卷心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 C 在酸性溶液中能被碘氧化。某实验小组通过如下实验对卷心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进行测定。第一步:配制维生素 C 标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化学 专题 物质 制备 合成 测试 苏教版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