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90107126.docx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901071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学案设计新人教版20190107126.docx(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1 女娲造人学习目标1.掌握并落实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想象手法的运用。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谈谈你对女娲的认识。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请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词语。(1)草木丛生的样子。( )(2)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3)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4)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5)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女 wpng勃 chng澈 泥 tn二、整体感知3.在这风俗通中两则文言神话故事基础上,课文增加了哪些内容?三、研读课文4.课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5
2、.女娲造人的过程中不仅仅表现了女娲的神性,我们也读到了女娲的人性,富有人的情感,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一下女娲“妈妈”的形象。四、走进神话6.你能总结出神话具有哪些特点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神话故事?2五、拓展延伸7.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对淮南子嫦娥奔月进行人性化的改写。六、链接阅读盘古开天地太平御览卷二所引徐整三五历纪有关“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如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这则神话大意为:上古时候,天和地混混沌沌
3、结成一团,像个大鸡蛋,盘古就生长在这当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割,属于“阳”的清而轻的物事上升成为天,属于“阴”的重而浊的物事下降成为地。盘古在天和地当中,一天变化多次,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长一丈。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的高度极高了,地的深度极深了,盘古的身量也极长了,所以天和地的距离是九万里。除三五历纪外,徐整还写了五运历年记,其中颇有价值的一段,由清人马骕撰写的绎史引用如下: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
4、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这则神话大意为:天地开辟时诞生的盘古,临到他将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成了风和雨,发出的声音成了轰轰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大地四极和五岳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山川道路,他的肌肤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和髭须变成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草和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矿物和岩石,流的汗变成了能润泽万物的雨,就是寄生在他身上的各种小虫豸,受到了风的吹拂,也都纷纷变成了生活在大地上的黎民百姓。这就在“盘古开天辟地”的基础上,进而引申出山川田土、日月星辰、雨露甘霖、金石珠玉的成因他们都是盘古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1 女娲 造人学案 设计 新人 20190107126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