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北师大版20190214135.doc
《六年级语文上册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北师大版2019021413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北师大版20190214135.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学习准备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4)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4、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材分析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
2、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教学重点: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 。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 。网络应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河的相关资料,结合对文章的分析及自我感悟,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 MP3】搜索有关黄河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受。利用【百度知道】使学生更多的了解黄河,了解黄河的位置、历史及
3、人文、现状。利用【百度图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面貌、流经区域、气势。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收集黄河资料,认识“摇篮” 。2、品读自悟,质疑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摇篮” 。3、课外拓展,关注现状,培养环保意识,呵护“摇篮”学习过程一、紧扣中心,导入课题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 【婴儿卧具,比 喻 某 些 事 物 的 发 源 地 。】2、板 书 : 中 华 民 族 。 什 么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呢 ? 23、 补 充 板 书 : 黄 河 。 今 天 , 我 们 一 起 来 认 识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1、课 文 有
4、 一 个 自 然 段 , 直 接 告 诉 我 们 黄 河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 找 一 找 是 哪 一 段 。齐 读 第 4 自 然 段 。课 文 哪 几 个 自 然 段 又 具 体 介 绍 了 中 华 民 族 在 黄 河 流 域 的 起 源 及 历 程 ? 【 5 至 9自 然 段 】2、 默 读 5 至 9 自 然 段 。 补 充 下 表80 万年前7000 年前 5000 年前 公元前21 世纪公元前16 世纪公元前11 世纪公元前770 年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后来蓝田人活动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4、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34 黄河 中华民族 摇篮 教案 北师大 20190214135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