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空坐标,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主要线索,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目标导航,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 。 2.鸦片战争后 (1) 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衣,
2、沿袭传统,西方文化,中山装,旗袍,食:吃 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 的豪宅。 社会风俗,西餐,中西合璧,废止缠足,反清革命,(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 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封闭,思维点拨,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二、新
3、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表现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计划供应。 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 (1)背景: 的实行,党和政府重视改善民生。,票证,改革开放,知识点拨,图解识记,(2)表现,多样化,注重环保,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走向文明化、民主化。,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
4、俗的变化,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史料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解读 表明社会生活变迁的时代背景。 说明社会生活方式的西化。,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提示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提示,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史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
5、活变迁简表,史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史料解读 对表格左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直观看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 说明近代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提示 变化方面: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 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
6、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提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史论总结,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2)特点 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沿
7、海城市推向内地,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从过程上看,由西方传入,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的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 从动力上看,社会运动的开展、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中国的渗透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主题二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 史料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
8、。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史料解读 表明服饰单一化。 表明服饰多元化。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提示,2.社会习俗的变迁 史料一 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度 高中历史 第五 单元 中国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14 交通 通讯 工具 进步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