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空坐标,1.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76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主要线索,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时期(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目标导航,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 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意义:为国家开展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有计划,2.实施“一五”计划(195
3、31957年),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表现 农业:组织农民参加 ,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高潮。 (2)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思维点拨,(1),(2),图解识记,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
4、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业国,(2)国民经济调整(19601965年) 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 ”的错误。 方针:实行“ 、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调整,左,2.探索失误 (1)内容,多
5、快好省,农业,(2)影响 违背了 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思维点拨,易混易错,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
6、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 ”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 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3.调整 (1)周恩来: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 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文化大革命,规章制度,1971,全面整顿,图解识记,19561976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 史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
7、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史料二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解读 史料一划线句子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史料二划线句子主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 问题思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提示 特点:优先
8、发展重工业。 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提示,2.三大改造 史料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
9、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提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 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史论总结,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 史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度 高中历史 第四 单元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11 经济建设 发展 曲折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