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资源ID:1144974       资源大小:1.64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空坐标,1.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76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主要线索,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时期(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目标导航,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 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意义:为国家开展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有计划,2.实施“一五”计划(195

    3、31957年),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表现 农业:组织农民参加 ,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高潮。 (2)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思维点拨,(1),(2),图解识记,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

    4、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业国,(2)国民经济调整(19601965年) 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 ”的错误。 方针:实行“ 、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成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调整,左,2.探索失误 (1)内容,多

    5、快好省,农业,(2)影响 违背了 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思维点拨,易混易错,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

    6、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 ”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 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3.调整 (1)周恩来: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 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文化大革命,规章制度,1971,全面整顿,图解识记,19561976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 史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

    7、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史料二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解读 史料一划线句子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史料二划线句子主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 问题思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提示 特点:优先

    8、发展重工业。 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提示,2.三大改造 史料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

    9、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提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 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史论总结,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 史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

    10、、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史料解读 史料中的划线句子表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提示 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示,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

    11、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解读 说明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说明集体化被明显夸大了。 问题思考 史料一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实质如何?,提示 危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特点:“一大二公”。 实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提示,3.探索中的调整 史料 1962年3月7日在

    12、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史料解读 中“放慢”和“重点真正放到农业”反映了调整重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中“先满足”和“主要是日用工业生产品”反映了调整农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此次调整的内容有哪些?实质是什么?,提示 内容: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实质:部分纠正国民

    13、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提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史论总结,深化提升,全面认识“一五”计划 1.特点 (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成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

    14、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到1957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0%。重、轻、农之比由1953年的17.629.652.8变为1957年的27.329.243.5。这说明“一五”计划 A.使重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B.使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5、 C.使国民经济的比例达到合理 D.使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答案,1,2,3,4,5,6,解析 材料数据说明在“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国民经济的比例仍然不够合理,C项不正确。,解析,解析 题目的关键词是“本质”。从四枚邮票的内容可知,这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本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2.右面是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四枚邮票。其反映的本质是,答案,解析,1,2,3,4,5,6,A.劳动人民主人公的责任意识 B.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完

    16、善发展,解析 粮食计划收购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是配合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有利于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3.1953年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 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4.如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答案,解析,1,2,3,

    17、4,5,6,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结合所学可知,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因此周恩来总理又加上的两个字是“充实”,故D正确。,5.(2018北京朝阳高一检测)1960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 A.恢复

    18、B.改造 C.跃进 D.充实,答案,解析,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1,2,3,4,5,6,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1,2,3,4,5,6,解析 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出危害;,(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答案,解析,答案 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1,2,3,4,5,6,解析 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及评价;,(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答案,解析,答案 “大跃进”运动。 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2,3,4,5,6,解析 根据时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20世纪70年代初的调整措施进行回答。,(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解析,答案 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1,2,3,4,5,6,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