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5.doc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5.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7 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开垦、开垦、再开垦”B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 “废除余粮征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点发展农业,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所以选 A 项;B 项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时期;C 项出现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D 项出现在斯大林时期。答案:A2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改革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主B改革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C增强了
2、苏联的军事力量,使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占得优势D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解析: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否定,从而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答案:D31964 年 10 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 。这一措施(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解析: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所以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与美国争夺霸权。答案:C4 论苏联的改革中写道,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
3、,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文章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 )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B制定政策的随意性C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2解析:材料中并未体现改革的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体现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具有随意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体现出政府制定政策的绝对性,并非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故 D 项错误。答案:B5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 世纪 80
4、 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 ”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B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C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时间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然后由“调子多高” “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 “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等信
5、息可知,本题选 C。答案: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下列图片。图 1 赫鲁晓 图 2 勃列日涅夫 图 3 戈尔巴乔夫材料二 见下列图片。(1)图 1、图 2 所示人物的改革有何共同点?图 3 所示人物的改革与前面的人物相比,有何不同点?结果怎样?(2)20 世纪初到 90 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这一升一降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比较题,要在三位人物改革内容基础上比较。第(2)问回答十月革命的3影响和苏联解体的原因。答案:(1)共同点: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改革;都取得一定成效;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体制;结果都失败了。不同点: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结果:陷入困
6、境,不得不把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升:十月革命的成功,并且粉碎了英、法、美、日等国的武装干涉,使红旗升起。降:1991 年底苏联解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下来。这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未得到纠正的后果;也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以及长期以来西方反共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实施的结果。基础巩固1二战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苏联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是( )A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制约经济发展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后果严重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不堪重负D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分裂活动解析: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
7、。答案:A2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 ”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可知促使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粮食短缺,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D3下图为 20 世纪 50 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4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
8、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答案:C能力提升4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前期对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B改变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D改善人民的生活解析: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正是美苏争霸时期,所以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以与美国争夺霸权。答案:C5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第三 单元 各国 经济体制 创新 调整 17 苏联 经济改革 练习 岳麓版 必修 220190222575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