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2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岳麓版.pptx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2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岳麓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25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岳麓版.pptx(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 创新与调整,-2-,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3-,主旨概览把握单元线索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线索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
2、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线索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第25讲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6-,命题规律,考题扫
3、描,1.从考查趋向看,高考近几年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以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为重点。除继续关注“斯大林模式”外,苏联与中国工业化道路异同的对比也有很大的命题空间。 2.从社会热点看,从世界经济模式的角度比较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考查苏联的农业政策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综合分析中西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各自的特点,苏联三次改革的对比及结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苏联解体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教训。 3.从预测角度看,重点关注苏联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历程以及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苏联改革关于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7-,命题规
4、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及成因 1.(2016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解析,-8-,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5课标全国,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
5、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解析,-9-,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斯大林模式”在短期内的高效运作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它也存在着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课标全国卷对“斯大林模式”的意义和缺陷的考查,有助于帮助考生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树立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重要手段的正确观念。,-10-,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5山东,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
6、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解析,-11-,命题规律,考题扫描,4.(2014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解析,-1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二 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及评价 5.(2018课标全国,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
7、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解析,-1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6.(2017课标全国,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解析,-1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三 回忆录的价值判断 7.(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
8、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解析,-1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回忆录是史料的一种。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进程的痕迹。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史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观念、立场、阶级属
9、性、认知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史料的选择,同样,由于不同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不同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对史料的选择。同样一本回忆录,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正是时代影响历史叙述的表现。,-16-,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 (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2)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 (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 (1)积极
10、: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超出战时需要的限度,激化了矛盾。,-17-,图示解史喀琅施塔得海军兵变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的科特林岛上,在北方战争、克里木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多次成为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庇护所。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强化土地国有制和对农民余粮继续实行无偿征集,终于使农民的不满从政治上被激烈地引爆了,在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兵变。参加兵变的士兵,多数是参军不久的农民。喀琅施塔得兵变说明,经济危机已经转化为极其严重的政治危机。,-18-,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亟须恢复生产。 (
11、2)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2.内容 (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3.意义 (1)理论上: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实践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19-,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确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表现(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
12、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0-,3.评价 (1)积极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消极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体制。,-21-,概念阐释苏联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它是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
13、和家庭副业。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时,确定农业劳动组合为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此后,通常就把农业劳动组合称为集体农庄。,-22-,四、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2)内容 农业方面 a.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b.开垦荒地,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工业方面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c.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23-,(3)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没
14、有突破斯大林体制,只是进行局部改革,最终失败。 图示解史热烈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种植玉米运动”,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耕作粗放,开荒地区土壤严重退化。,-24-,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勃列日涅夫上台,纠正苏联当时的混乱。 (2)内容 农业领域 a.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b.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c.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3)评价 未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与美国的军备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各国 经济体制 创新 调整 25 社会主义 建立 战后 苏联 经济改革 课件 岳麓版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