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临沂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临沂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2019.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鲁国国君对周天子的义务是A. 缴纳贡赋和朝觐B. 服从齐国的管理C. 在鲁国分封卿士D. 号
2、令东方诸侯国【答案】A【解析】【详解】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各诸侯国之后,各诸侯国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等,故选 A;鲁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不可能服从齐国的管理,排除 B;分封卿大夫是鲁国国君的权利而非义务,而士是由卿大夫分封,排除 C;各诸侯国之间相对独立,鲁国国君无权令东方诸侯国,排除 D。2.下图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初期的行政区划2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西晋【答案】B【解析】【详解】地图中郡国和封国并存。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与地图上存在封国不符,排除 A;结合所学,西汉初年在地方管理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故选 B;西汉汉武帝通过“推恩令
3、”解决了王国问题,后续的朝代吸取教训,没有再采用郡国并行制的的地方治理模式,排除 CD。3.“选官标准是根据士人的世、状、品三条来评定。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品即确定品级。 ”这种选官制度是A. 二十等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九品中正制就是地方中正官按照家世、道德、才能的标准评定士人等级,再向中央举荐的选官制度。材料反映由“世、状、品”来选官,符合九品中正制度,故选 C;二十等爵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简言之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爵位,排除 A;察举制是地方官按照才能和品德向中央举荐士人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
4、除B;科举制是隋唐以来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排除 D。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不断地分散和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 北宋设立转运使和通判D. 元朝设立中书省【答案】B3【解析】【详解】秦朝设立的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与丞相并列的三公,没有相权,排除 A;“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既削弱相权,又加强皇权,故选 B;宋朝的转运使主要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而通判是可以监察地方官的州郡官的副职 ,都无相权,排除 C;元朝的中书省的确行使宰相职权,但体现不出相权削弱而是反弹,不符合题意,排除
5、D。5.宋太祖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其主要目的是A. 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C. 扩大了中央的统治区域D. 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是指在政治、财政和军事上侵夺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实际是要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故排除 A,选 D。材料没有体现促进地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没有涉及扩大了中央的统治区域的信息,排除 C。6.与下表相关的朝代是再次实现大一统疆域空前辽阔设置宣慰司A. 北宋B. 元朝C. 清朝D. 明朝【答案
6、】B4【解析】【详解】北宋时期,我国政权并立,不符合“大一统”和疆域辽阔的信息,排除 A;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疆域空前辽阔,元朝沿用的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故选 B。明清是继元以后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符合“再次大一统”的限定,排除 CD。7.元朝实行行省制,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赋予行省。这说明元代A. 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B. 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C.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D.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只提到了权力的分配问题,并未体现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故 A
7、错误。材料虽然提到“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赋予行省” ,但是并未体现“外重内轻” ,故 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 错误。材料“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 ,体现的是中央集权,故 D 正确。8.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 明朝初废除丞相B. 清朝设置军机处C. 明朝初设置内阁D. 清朝设置南书房【答案】B【解析】【详解】明朝初废除丞相,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明成祖设立的内阁的权力来自皇权,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 AC。雍正时期,为了处理西北军务,雍正
8、帝在宫内设置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将命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故选 B;南书房作为清代5辅政机构之一,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皇权一定程度得到加强,排除 D。9.“这种近代史上有组织的国际犯罪活动.为早期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输了血。 ”这里的“犯罪活动”是指A. 向中国传播宗教B. 从中国贩卖茶叶C. 向中国走私鸦片D. 对中国诉诸武力【答案】C【解析】【详解】向中国传播宗教不能理解成国际犯罪活动,排除 A;从中国贩卖茶叶是正当的商业活动,
9、排除 B;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选 C; 英国借口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而对中国诉诸武力,排除 D。10.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到 l900 年,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就由甲午战争前的 80 家,激增至 933 家。这说明马关条约A. 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 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C. 加速了中国封建化的进程D. 标志着中国完全殖民地化【答案】A【解析】【详解】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它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之一。材料表明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增加显著,
10、说明马关条约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选 A;材料与日本军国主义无关,排除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我国自然经济,客观上加速了我国近代化进程,排除 C;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排除 D。11.“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就要被人民抛弃。 ”这是因为A. 戊戌变法使君主立宪的思潮广泛传播B. 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思想6C. 新文化运动广泛宣传了民主科学精神D. 五四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推向更高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侵犯了这个神圣就要被人民抛弃”,可
11、见主张人民主权、民主共和,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排除 A;材料“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故选 B: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科学”的信息,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反帝的信息,排除 D。12.2019 年是五四运动 l00 周年纪念,将这场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A.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B. 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
12、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主力,对这场斗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至此无产阶级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阶段。这是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故 A 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激励了中国无产阶级,让中国革命看到了曙光,但不能决定五四运动的性质,故B 错误。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并不能体现新民主主义的特点,故 C 错误。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影响不如工人阶级,且知识分子的参加并不能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故 D 错误。1
13、3.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面解决了政治组织问题B. 彻底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7C. 主要解决了军事指挥问题D. 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遵义会议若全面解决政治组织问题,必然会造成党的分裂,所以遵义会议也不可能彻底批判“左”倾错误思想,排除 AB;长征期间,最紧迫的是解决严酷的军事斗争的指挥问题,否则长征将失败,所以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了军事“左”倾指挥问题,故选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但正
14、式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是1945 年的中共七大,排除 D。14.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A. 政治统一B. 和平民主C. 党派团结D. 民族和睦【答案】B【解析】【详解】近代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所以当时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是和平、民主,反对内战,故选 B。政治统一、党派团结和民族和睦是具体的国家政治愿望,与人民群众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ACD。15.三大战役历时四个多月,共歼敌 154 万人,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这表明A. 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基本结束B. 新民主主义
15、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D.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基本结束,排除A;1949 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 B;三大战役基本上消8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主力,排除 C;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面临严峻的军事斗争任务,如解放长江以南,而我国西北、西南还有大量国民党军队,西藏等地没有和平解放,排除 D。16.习近平主席曾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是A. 告台湾同胞书B. “九二共识“C. “一国两制
16、”D. 两岸“三通“【答案】B【解析】【详解】1979 年全国人大通过告台湾同胞书 ,倡导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没有涉及政治基础问题,排除 A;“九二共识“倡导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故选 B;“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排除 C;D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排除。17.在下图反映的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 “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另起炉灶”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详解】1955 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 A 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临沂市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