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20190123259.pptx
《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20190123259.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习题课件苏教版20190123259.pptx(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知人论世读经典,二十三 记承天寺夜游,二十三 记承天寺夜游,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第五单元 知人论世读经典,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文常信息,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进士。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卓有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诵甚广。,
2、追溯背景,此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政敌借口其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谤讪朝廷”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基础积累,积累篇,qn,xng,su,bi,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念 无 与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寻 张 怀 民 (2)怀 民 亦 未 寝,相 与 步 于 中 庭 (3)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 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 (4)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答案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
3、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梳理篇,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整体感知,3全文以_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_,创设了一种清冷澄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_。,月光,深夜月光图,旷达心境,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4、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合作交流,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渲染出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答案 “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出竹柏之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解析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6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23 记承天寺 夜游 习题 课件 苏教版 20190123259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