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岳麓版.pptx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岳麓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岳麓版.pptx(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4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一是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上,多通过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关系,来考查考生突破定势思维的能力;二是集中在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上,多呈现君主专制异化的史实,通过对现象的透析,得出专制皇权强化的结论。 2.从社会热点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顺应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命运兴衰。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给当前我国的民主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从预测角度看,仍会围绕着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创设新的材料情境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挖掘历史现象的深层内涵。,-3-,命
2、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表现及影响 1.(2018课标全国,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教材中涉及的藩镇割据作为命题依托,但不是考查藩镇割据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而是考查其对唐朝统治的延续作用,从而转换了命题视角,同时考生要对表格中的信息分类解读,形成历史的思维品质,从而考查了史料实证的能力。,-5-,命题规律,考题扫
3、描,2.(2017课标全国,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解析,-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的统计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解决边患问题的关系,具有一定的通史意识。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强地主势力;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2)
4、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 (3)文化上:独尊儒术,文化专制;兴办太学,扩大儒学教育。,-7-,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6课标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解析,-8-,命题规律,考题扫描,4.(2016课标全国,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
5、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解析,-9-,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但注重逻辑推理,根据教材知识并不能直接得出结论,需要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同时从行政效率的提高方面呼应了高效、便捷的大部制机构改革等社会热点。,-10-,命题规律,考题扫描,5.(2014山东,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6、(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解析,-11-,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二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及实质 6.(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解析,-1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素养立意明显,以明初和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的变化考查时空观念;材料情境比较新颖,涉及学生
7、比较陌生的宦官专权,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提升了思维层次。备考时要特别注意中国古代史上君主专制的异化现象,如监阁互制、外戚干政、阁臣擅权等,适当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1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7.(2014课标全国,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解析,-14-,一、汉宋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1)背景: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王国与中央矛盾激化,出现“七国之乱”。 (2)措施 汉景帝:武力平定“
8、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设置刺史制度,监察地方;酎金夺爵,减少诸侯国数目。,-15-,2.宋初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后,需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 (2)措施 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剥夺统军大将兵权;编练禁军;设三衙和枢密院分掌统兵权和调兵权。 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任州郡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 制钱谷:设转运使,负责将地方州郡财赋大部上交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
9、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16-,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7-,二、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 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措施: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设内阁 发展历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阁臣权力逐渐增大,拥有“票拟权”,但最后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特点:是皇帝的顾问机构;阁臣品秩较低,没有专门的衙署。,-
10、18-,2.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1)目的: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 (2)设立:雍正年间。 (3)特点: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4)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19-,图示解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拓展延伸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
11、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20-,主题一,主题二,应对地方分权的不断挑战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材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 通判建隆四年(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专制 集权 不断加强 课件 岳麓版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