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1.科学家预测在 2019 年至 2020 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 ,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据此, “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 “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太阳活动耀斑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2、【详解】太阳表面将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 ,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据此, “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错。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次数将减小,错。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对。太阳活动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对。D 对,A、B、C 错。2018 年 9 月 3 日至 5 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图 1 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 峰会期间,A. 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 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C. 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D. 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
3、慢3. 图示区域A. 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B. 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C. 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明显D. 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答案】2. B 3. C【解析】【2 题详解】峰会期间,日期是 9 月 3 日至 5 日,太阳直射点距金沙萨较近,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小,A 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B 对。夏半年,北京日出东北,比开普敦日出早,C 错。地球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D 错。故选 B。【3 题详解】3根据图例,图示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渐增加,A 错。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增高,B错。甲地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温
4、明显,C 对。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丰富,没有季风影响,D 错。故选 C。图中的 4 条曲线反映 R 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 影响 R 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 气候类型 地形特点 地表温度 云量变化A. B. C. D. 5. 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A. 甲、乙、丙 B. 乙、丙、甲C. 丙、乙、甲 D. 甲、丙、乙6. 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A. 西欧平原,3、4 月份 B. 撒
5、哈拉沙漠,7、8 月份C. 青藏高原,5、6 月份 D. 准噶尔盆地,10、11 月份【答案】4. C 5. B 6. C【解析】【4 题详解】影响 R 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对。气候类型反映一地多年的气候特征,不能体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弱,错。地形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对。地表温度不影响太阳辐射,错。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少,对。C 对,A、B、D 错。4【5 题详解】根据能量补给来源,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图中曲线甲温度仅低于太阳总辐射,是地面温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夜晚地面支出大于收入,地
6、面净辐射强度为负值,对应乙。丙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乙、丙、甲,B 对。A、C、D 错。【6 题详解】图中太阳总辐射量最大值,地方时是 12 点,世界时对应 6 点,该地的经度约 90E,不可能是西区平原、撒哈拉沙漠,A、B 错。丙表示近地面大气温度,该日最低气温大于 0,准噶尔盆地在 10、11 月份的气温小于 0,D 错。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青藏高原的 5、6 月份,C 对。【点睛】影响某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夜晚地面支出大于收入,地面净辐射
7、强度为负值,对应乙。地方时 12 点,太阳总辐射量最大,世界时是 6 点,该地的经度约90E。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7. 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 B. C. D. 8. 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A. 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 B. 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 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 D. 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9. 能够正确表示气流运动模式的是5A. B. C. D. 【答案】7. C 8. B 9. C【解析】【7 题详解】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夫妻纬度位置和风向,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赤道低气压带,对。是高空气流,不能
8、带来降水,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干燥,错。是东北信风带,干燥,错。是盛行西风带,能带来降水,对。是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较多,对。C 对,A、B、D 错。【8 题详解】结合纬度,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内蒙古高原草木茂盛,A 错。地中海沿岸受副高控制,碧海晴空,B 对。南非高原正值冬季,草木枯黄,C错。南极大陆是极夜现象,没有紫外线辐射,D 错。【9 题详解】结合图示纬度,气流位于中低纬度高空,由赤道吹向较高纬度区域。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是西南风。在 30 度纬线附近,偏转成高空西风下沉,与图 C 相符,C 对。图 A 气流向左偏,图 B 没有偏转
9、,图 D 气流直接到达了 60 度纬线,A、B、D 错。2018 年 9 月 16 日 17:00 台风“山竹”在广东省登陆。图、图分别为 16 日8:00、17 日 8:00 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10. 16 日 8:00 到 17 日 8:00,A. 海南岛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 B. 北京受冷锋影响强,降温引发冻害C. 东海受台风影响,风力加大 D. 台风中心向西移动,势力逐渐减弱11. 台风“山竹”A. 中心风力最大,破坏力最强 B. 水平气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C. 使我国雨带北移,北涝南旱 D. 易引发风暴潮,破坏沿海基础设施【答案】10. D 11.
10、D【解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西部吹西北风,南部吹偏南风。图示海南岛分别位于台风西部、南部,海南岛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台风“山竹”中心附近风力最大,中心处风力小。【10 题详解】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西部吹西北风,南部吹偏南风。16 日 8:00 到 17 日 8:00,海南岛分别位于台风西部、南部,海南岛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A 错。此时北半球仍在夏半年,北京受夏季风影响较强,没有冻害,B 错。台风位于南海海域,受台风影响,风力加大,C 错。台风中心向西移动,势力逐渐减弱,D 对。【11 题详解】台风“山竹”中心附近
11、风力最大,中心处风力小,A 错。在北半球,台风的水平气流呈现7逆时针方向旋转,B 错。台风不影响我国雨带移动,C 错。台风风力强劲,易引发风暴潮,破坏沿海基础设施,D 对。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 1200 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 14 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图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 沃尔特河流域A. 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属大西洋水系B.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是流域内主要水汽来源C. 多为热带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D. 终年受赤道
12、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小13. 水库建成后可导致A. 沃尔特河的流域面积增大B. 水库上游河段含沙量减小8C. 河流入海年径流总量增加D. 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答案】12. A 13. D【解析】【12 题详解】根据河流流向,沃尔特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入几内亚湾,属大西洋水系,A 对。纬度低,气温高,大气降水是流域内主要水汽来源,B 错。多为热带草原地区,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 14 立方米秒,C 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D 错。【13 题详解】水库建成后,调节下游径流,可导致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D 对。沃尔特河的流域面积不能增大,
13、A 错。水库修建不影响上游河段含沙量大小,B 错。河流入海年径流总量不会改变,C 错。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 图中洋流A. 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9B. 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C. 受中纬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D. 为寒流,为暖流,比水温低15.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B. 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C.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D. 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答案】14. A 15. C【解析】【14 题详解】根据纬度和海陆轮廓,图示位于太平洋。图中洋流是西风漂流,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A 对。是秘鲁寒流,流
14、向低纬度,水温低,为寒流,B 错。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受海陆轮廓影响,C 错。为寒流,为暖流,但比纬度低,水温高,D 错。【15 题详解】是西风河流,使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A 错。是秘鲁寒流,使荒漠延伸至赤道附近,B错。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C 对。都是暖流,没有交汇处,不能形成著名渔场,D 错。【点睛】图中洋流是西风漂流,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是秘鲁寒流,流向低纬度,水温低,使荒漠延伸至赤道附近,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都是暖流,性质相同,没有交汇处。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
15、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16. 甲地A. 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 B. 位于地势第一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C. 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 D. 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17. 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A. 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 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C. 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16、D. 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由地壳垂直运动导致的【答案】16. A 17. C【解析】【16 题详解】根据材料,甲地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位于内蒙古东部,属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A 对,C 错。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气温较低,风蚀作用显著,B 错。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降水少,酸雨危害小,D 错。【17 题详解】图中“非木之林”是指岩石被风力侵蚀形成的石林,甲地“石林”岩石是花岗岩,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的,A 错。乙地“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其延伸方向与当地盛行风向一致,B 错。丙地“冰林”晶莹剔透,近
17、年消融速度加快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C 对。丁地“石林”高耸陡峭,错落有致,主要由流水侵蚀、溶蚀形成,D 对。11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图中断层、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 B. C. D. 19. 图中A. 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 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 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答案】18. A 19. B【解析】图中断层左侧没有花岗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形成。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被断层切断。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乙处物质是沉
18、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18 题详解】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图中断层左侧没有花岗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形成。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被断层切断。再有岩层沉积。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 对。B、C、D 错。【19 题详解】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A 错。乙处物质是沉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B 对。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C 错。根据图例,丁处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D 错。20.2018 年 8 月 11 日上午 8 时许,房山区大安山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崩塌。因预警及时,未造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海淀区 2019 届高三 地理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