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pptx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pptx(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3.活动: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4-,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5-,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种群的数量特征,-6-,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 预测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 出生率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7-,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8-,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9-,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10-,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1-,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教材拾遗(必修3第62页“学科交叉 与数学的联系”改编)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 (1)这个种群中
3、的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 88 只/公顷。 (2)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 偏高 (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 该鼠被捕捉一次之后不易再被捕捉,使再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由种群数量= 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 。,-12-,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凝练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对种群概念和特征的分析,建立起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 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3.科学探究通过一些具体的探究活动,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4.社会责任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中。,-13-,必备知识梳理,
4、关键能力突破,(科学思维)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4-,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图中分别代表 种群密度 、 出生率 、 死亡率、 年龄组成 和 性别比例 等种群特征。其中, 年龄组成 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 性别比例 只影响出生率。 (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迁入率和迁出率 。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5、该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15-,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1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2019湖北长阳一中月考)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2月份成熟个体数量大于8月份 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C.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 D.8月份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答案,解析,-16-,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17-
6、,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曲线图和直方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种群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18-,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2 种群密度的调查 2.(2019福建三明一中月考)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19-,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
7、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答案,解析,-20-,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 (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偏小,则A
8、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出现较大误差。,-21-,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1)研究方法:建构 数学 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22-,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23-,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4-,必备知识
9、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5-,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环境容纳量 (1)概念: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 称为环境容纳量。 (2)形成原因(3)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环境条件改善,K值可能会增大;环境条件恶化,K值可能会 减小 。,-26-,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 波动 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 急剧下降 ,甚至 消亡 。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7-,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凝练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建立起种群是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的
10、动态群体的观念。 2.科学思维掌握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28-,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科学思维)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个经典曲线,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29-,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图甲中曲线b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环境阻力的时间为始终存在,曲线a、b中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际情况的是曲线b 。 (2)连续20年调查某地乌鸦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前4年种群数量应 基本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因为= 1 。 第9
11、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稳定 型,因为第10年时,种群的等于1,说明第10年种群数量与第9年相同,因此第9年乌鸦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图中显示第 10 年乌鸦的种群数量最小,因为 在第4年到第10年间,1,说明种群数开始增加,故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 。 第1620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呈现J型增长,因为 1且恒定 。,-30-,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1 “J”型增长和“S”型增长 1.(2019湖北荆州沙市中学月考)如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单元 环境 30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 课件 新人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