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3.2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doc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3.2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3.2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题型 3.2 经济发展特征中外乡村治理与城市发展(A 卷)限时:35 分钟 实际用时:_分钟 掌握程度:优 中 差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 16 世纪开始到 18 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 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76%,到 1600 年约占 70%,1700 年约占 55%,1750 年约占 46%。18 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
2、小城镇在英格兰有 700 个左右。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材料二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
3、设思想史研究脉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答案】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圈地运动造就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乡村丰富的原料和有利的水力等自然动力条件。影响: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人口的转移;改善了乡村民众的职业结构,有利于乡村积累自身发展资本;促进了乡村小城镇的发展;为英国社会转型、开展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2)特点:参与力量众多,学者、实业家、革命力量等均有参与;实践模式多样,各具特色;内容广泛;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
4、与根据地建设结合。问题: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束缚,受政局影响大;受城市资本和地主盘剥,农民穷困,缺乏自身积累;乡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文化低、技术差。2(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可从参与力量众多、实践模式多样且各具特色、内容广泛、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等方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冲刺 题型 32 经济发展 特征 中外 乡村 治理 城市 发展 DOC
